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时间:2023-05-17 21:42:3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锦集7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锦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端午节到了,这天地早上,奶奶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棕子放在桌上,我剥开棕子叶,里面是黄色软软的糯米饭,糯米饭的里面有红枣,我咬了一口,软软的、香香的、糯糯的,好美味呀!奶奶做的棕子就是好吃。我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学做棕子。”奶奶说:“好!我来教你,今天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我们说干就干,奶奶把糯米淘好,家里还有棕叶,奶奶又准备了红枣做馅,只见奶奶把棕叶折成了一个三角形,再把糯米放在棕叶里面,然后用手打紧,用手指在糯米里面挖个小洞,把红枣放进洞里,再把棕叶折成了一个三角形,最后用线把棕子绑起来,看一个完完整整的棕子,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做好了。然后奶奶把棕子放到电饭煲里煮半个小时就好了。耶!香香的棕子新鱼出炉了。说起吃棕子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呢?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忠诚的大夫叫屈原,他非常爱国,可是楚王却不相信他,而相信奸臣的谗言,把屈原贬到了汩罗江附近,屈原越想越想不开,心灰意冷,就跳进了汩罗江,被江水淹死了。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饭团用棕叶包住,抛入江中,反来这个习俗就留传下来了,演变成了端午节吃棕子。人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也要向屈原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现在认真读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吃完棕子,我准备出去玩,看见奶奶在挂艾叶,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挂艾叶呢?”奶奶说:“这是为了避邪。”我又问奶奶:“为什么要避邪呢?”奶奶说:“艾叶的香味能使虫子、蚂蚁等一些动物最不喜欢闻的香味。端午节是整个热天的开始,五毒开使活跃,鬼魅也开始猖獗,所以要把艾叶挂在门前,鬼魅看见了就害怕得逃跑了。”“哦”,我点了点头,原来挂艾叶还有这样的用处,艾叶太神奇了。

下午的时候,爷爷奶奶带我和妹妹去看龙舟,还没到河边,我就听到了“咚咚”的锣鼓声和“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我的心一下子飞到了河边,我飞快地往河边跑去,哇!河边的人真多啊!我挤过人群,来到河边,看见河里有四条龙舟,分两队,一队穿红色的衣服,一队穿黄色的衣服,他们两队要比赛。划船的人手里拿着浆,口里喊着号子,不停地往前划,旁边的人有的喊:“红队加油!”有的喊:“黄队加油!”有的希望红队赢的,黄队却快了一点,希望红队赢的人,却一副悲哀的表情,相反,希望黄队赢的,而红队快了一点希望黄队赢的也露出了一副悲哀的表情。他们的手握紧了拳头,不停的飞舞,说:“黄队加油!”另一边的人说:“黄队漏油!”咚咚的锣鼓声,响亮的加油声,场面热闹得没有一个人不喊加油!我说:“红队加油!红队万岁!”最后红队获胜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激动的一边喊,一边啪手,把嗓子都喊哑,手都拍红了。我喜欢这个节日,场面非常热闹激烈,我都兴奋得要飞了似的,多快乐啊!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以前人们借划龙舟驱赶江中的鱼,便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习俗。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盛上了一碗咸鸭蛋,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吃咸鸭蛋?”奶奶说:“我们有吃咸鸭蛋的习惯,而鸭蛋是传统端午食物‘五黄’中的一种,新鲜煮好的咸鸭蛋,蛋白如脂,细嫩而清爽,蛋黄如砂又油,不是太咸,实在是太好吃了”。我还问奶奶:“那端午节吃咸鸭蛋有什么好处呢?”奶奶说:“俗话说,要吃咸蛋棕,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都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咸鸭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植物生命活支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防毒,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我以为咸鸭蛋很好吃,就迫不及待地从里面拿出一个最小的一块,细心地品尝起来,虽然蛋白有点咸,可是蛋黄挺好吃的,看起来金黄金黄的,油亮亮的,吃起来像吃一层轻软的蛋糕一样,我喜欢端午节,有这么多美食享受,想起来这些就直流口水,我期待下一个端午节。

端午节真是太好玩了,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

大街小巷,在集市上增添了不少飘香的粽子,超市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包,浓浓的节日气氛,自然会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思!

端午节是为了祭奠一份忘却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也渐渐成为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之一!每年在这个时候,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

由于是文化,人们在其传统的内容里便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的说是纪念屈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是纪念纪念孝女曹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是唐代文秀《端午》,可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由来已久!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于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以及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中。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可是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等等!

这个故事我最早是在上初中时候,一个语文老师讲到的,现在想起来老师讲得不是那么的生动,但是对于我的记忆来说,又恰恰是一份久违的心情,至少我懂得了端午节有一个涵义是为了纪念一位英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对于端午节的纪念方式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众多故事传说,端午文化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方式,影响着我们中国人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关于端午节,几年前我就查过一些资料,在那些远去的故事里,也曾给了我人生许多启示,但是给我留下记忆最深的要从我小的时候开始!

每每进入农历五月初一,母亲就会警告我们不要到河边玩!自己也自觉不在这五天洗衣服!用她的话讲,是怕脏水搅浑了喝水,起初我不解其意,甚至觉得母亲的话有些玄乎,而后随着对端午节的了解,对于屈原的认识,我了解母亲在端午节不让我们在河边玩,自己不洗衣服的道理。但是毕竟是一个传说,更让我信服的是母亲那一双虔诚的眼睛!

……此处隐藏4976个字……比赛。今年,我在奶奶家也荣幸地参加了划龙舟比赛。中午十二时比赛开始。我们穿上黄队发的运动衣,便上船了,依次坐好位置。这条船的前面是一个龙头。这只龙雄赳赳、气昂昂,两眼注视前方,神气十足。龙尾又翘得十分高,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感觉!这时,锣声一响,两队就划开了。我们一队鼓手是爸爸。鼓声由弱变强,由慢变快,催人前进。我们黄队的叔叔阿姨们十分精明,采用了先慢后快的划船方式。这不,白队比我们领先两米远,我们这一队仍然在沉着稳定地划着。这时只听鼓声越来越急,我们随着鼓声同心协力,快到终点时,我们超过了白队。大家还一边喊着口号:“一二、一二、一二……”鼓声越来越响,划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快,我们就超过了白队,只见他们个个满头大汗,累得气喘吁吁。站在河两岸的乡亲们顿时由为白队加油,立刻换为我们黄队加油。经过半小时的比赛,我们比白队先到达了终点。胜利的喜悦占据在每个人心中。有的欢呼,有的拥抱 ,有的捧腹大笑,还有的甚至跳了起来……至于我,我比任何人都要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划龙舟,这次的胜利有我的一份,并且队里派我作代表,上台领奖杯以及做演讲。这一次比赛,我十分难忘!

热闹的赛龙舟结束了,大家休息了一会儿,村里的领导们又立刻举办了“为纪念屈原诗朗诵比赛”。乡村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我也报了名。我饱含深情地朗诵着张耒写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拒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以及《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日观竞渡》这四首怀念屈原的诗。

到了傍晚,家家又包起了好看又好吃的大粽子。我们在路上摘了一些又大又绿的箬叶回家,又把红豆,腊肉和米等材料准备好。接着,我们一家人就举行了包粽子比赛。规则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包粽子。要求包得又快又好看。比赛开始了,只见奶奶不慌不忙地包着粽子。不一会儿,一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而我和爸爸妈妈却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这里包好了,那里又漏米了,就这样重复着。时间到了,我一个都没包好,妈妈包了两个,爸爸包了四个,但粽子的样子却十分难看,而奶奶却包了二十几个。并且每个都是那么惹人喜爱,大小一致。包粽子比赛结果出来了,奶奶是冠军。她高兴地脸上笑开了花,接着,就由我为胜利者颁奖——100元奖金。粽子包完后,我们便把它们蒸好,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时,家家户户都坐在家里品尝着端午节的食品,有粽子、包子、面条、鸡蛋、鸭蛋……吃的食品非常丰盛。大家开心极了!

端午节是我国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它表达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又表达了人类与大自然美好相处。我们要让这个具有一定意义的端午节一直延续着,永远不消失!

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 篇7

哦,马栏的端午节。

河在河东。

山茸茸的绿色,青翠欲滴的感觉,驱散了一春的寒意。

在马栏,这个渭北的山区小镇,只有到了端午节前后,山才真正的充满了绿意,人们感觉到夏天来了。

那年的五月,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觉。

因为来到了这个难忘的大山,来到了人生的第二故乡,认识了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

马栏地处渭北高原西北偏西,属陕西甘肃交界。

有个地方叫转角。说是镇,其实也就一个普通的山村。只是一条路通向甘肃地界,一条路通向旬邑县城,一条路弯弯曲曲的走向了铜川。

转角地处偏僻山野,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因此,从山外分来的大学生们在来到这个山村后,都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美好的向往。

也就是那年,多年以前的七月,我带着行李铺盖,傻乎乎地来到了这个叫着转角的地方。

那些年,学生就象一块砖瓦一样,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我们一同分来的学生也就十八个人。一下车,有的人懵了,这么大的山啊!

那时候,风华正茂的我们,对这个山村一样充满了美好的希冀。

来到转角,单位热情的招待和安排,使我们这些新来的学生很快融入了这个地方的生活。

天,格外的蓝,山色苍茫。

云彩,悬挂在不远的山上。

山区的宁静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到了夜晚,窗外掠过的鸟鸣,让你在空旷的山间感到特别的清脆,声音若缓缓的音符在静夜里走得是那么的舒缓和悠扬。

很快,在工作和休息的交替中,半年过去了。

转眼,山慢慢的变绿了。山鸟开始了歌唱,远方山上的白桦林吐出了丝丝新芽,桃花的芬芳飘荡在这寂静的山谷。

跨过一个年头,我们新学生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工作人员了。青春依旧,只是在岁月的年轮上,让我们的稚嫩已经消失殆尽。

静静的马栏河,在山谷间流淌,绕过了一条条山谷。也流走了我们的青葱岁月,流走了我们的的梦想和天真。

静静的马栏河,在静静的流淌,在静静的流淌。

山绿了,又一个季节更替。习惯了晚夏的来临,也习惯了这里的静寂。

但最难忘的,还是那个五月,那个端午节。

那年,山刚刚吐出新绿,茸茸的,淡淡的。加班一个晚上后,我的胃病发作了,涨涨的疼。吃不下饭,人浑身无力,匮乏。若山间冬季的野鸟,显得戚戚而无助。同事把我送到了场部的医院,哪里的医生说,这是老胃病犯了,需要治疗。

夜晚的医院,只有几个窗户亮着。盯着慢慢流动的点滴液体,心里是苦苦的孤单。

一天一天,伴着阳光的变化,我在这个山村的医院度过了十天。大夫说,恢复的不错,快出院了,也要过端午节了。

我听说到端午了,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一丝淡淡的乡愁。

家在远方,家在山外那遥远的山村。

一丝泪花从眼帘悄悄划过。来这里几年了,这个端午节,却趟在这里。

门开了,来的的是单位同事和他的家属。我认识的一位老阿姨。她说,这里水土硬,肠胃不好要特别注意。以后食堂饭不好了,到姨家里来吃,别吃坏了。她拿出一个小香包,那种紫色里透出一丝新绿,红色的丝线绕过悬挂的葡萄糖液体瓶,吊在空中,随着空气的流动,微微的飘曳着。

门框上,插上了一撮发着新绿的艾草。

一丝清香扑鼻而来。

又是几天过去了。场部的老干部们都来看望我这个来这里不久的小伙子。病房里的香包也挂起了一簇簇,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来,我在梦里也是满满的倾向扑鼻,满满的笑意。

粽子是节日的象征,临近出院的当天,阳光格外的明亮。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儿云彩。家属院里老干部给我送来了香甜的粽子。

按照关中的习俗,粽子只有包枣的和纯糯米的。含枣的,一咬,透心的甜。糯米的,特别的黏糊。粘得你想放都放不下,粘得人忘不了这个浓浓的端午。

吃着他们送来的粽子,听着他们真心的问候,看着他们真切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真诚。

多少年过去了,我也离开了那个遥远的地方。但每到端午节,我都会记起那年那月的端午节。

我知道,在我的记忆里,转角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乡恋。不是因为美丽的山花和流淌的河流,也不是那飘荡在山峦的彩云和布满山谷的白桦林,而是那个节日,那个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300字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