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400字

时间:2023-05-13 18:27:04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9篇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9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4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在漂泊人心中,故乡的位置最重。每当独处异乡,羁旅困顿的时候,情不自禁中念起乡土,不胜惆怅。也许,没到春节那天来临,旅途中酝酿的乡愁早已作了最浓烈的释放。

春花将开未开的时候,我家庭前的水洼里的冰破封,低飞的燕子蜻蜓点水似的掠过去,细细水波荡漾开来,浮起它们春天蜕换的羽毛。度过严冬的封冻期,油菜的叶子湿淋淋的淌水,绿色罗裙似的在菜园中舒展。掐葱的人掐掉爬上葱尖的枯黄,留下象征希望的绿色,以备作年糕的作料。忙完菜园里的活,人们好顺顺溜溜的过年。

小年这天,故乡的人们觉得春节来得迟,来得慢,却又来得合理,这天到年三十足以做好迎春节的所有准备活。活儿不论轻重,一家人都能齐心协力做好,平时懒于劳动的孩子收了玩的心思,一心一意跟在大人后面打下手。然而,各家各户过年的习惯不同,有的先扫尘,有的先办年货。拿我家来说吧,父母罗列出一天的工作,再把活派给家里的每个人,免得忙起来时乱套。这天大早,父亲迎着清晨的太阳,骑车从街上置办了年货。家人把这些年货取出福气袋后,母亲给它们分配去处:甜酒,腊肉等通通发配到我家厨房,饼干饮料水果等物品留在卧室,年画春联之类的东西装进纸箱,用有福字的红纸条封存。这些物品大小不一,但母亲记忆极好,如果需要,即可取用。等母亲分配完毕,她就开始扫尘。尘,陈也。时代在变,故乡人扫尘的方式却不变:扫尘的家庭主妇拿着一根一头绷着扫帚的竹篙,在房屋上下搅动,顷刻间尘土飞扬,一年的晦气随着尘土飘走了。

除夕在人们不知不觉的忙活中来临,故乡的春节迎来高潮。当鞭炮爆破声渐渐响亮起来的时候,我家熬贴春联用的浆糊已熟透。撕掉往年旧迹,我怀着沧桑感来贴新一年的春联的时候,看着新联上金箔镶嵌的字闪着金灿灿的黄色,眼前又仿佛有了生机似的。原来父亲对我说福帖要倒着贴,一定要贴正之类的话,就已明白这种沧桑感会被新一年的希望打败。所幸门前的对联福帖贴的正,关门看时,这些漂亮的对称图案使我得出父亲此话背后的含义——身正为人。遐想之际,父亲已贴好内堂的春联,拍拍身上尘土说,把地扫干净,准备吃年饭。在我的记忆中,年饭总是祖母和母亲花半天时间做出来之后,摆在扑着碎花桌布的方桌上,供全家人享用的农家宴。扫干净春联碎纸,我跟着一股鱼糕的清香寻到厨房,提起筷子冲着瓷碗里的鱼糕就拎,祖母在一旁喝止道,年饭未上家宴之前还不能吃。我埋头悻悻离开。等全家齐聚一堂举杯的时候,我端起杯子里的琥珀色可乐,微笑道,新年快乐,干杯!

吃完年饭已近黄昏,父亲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点香烧纸,送各路诸神上天,这古老而有趣的仪式为接下来的上坟和守岁拉开序幕。当年三十傍晚的天空让成片的烟花点燃得灿烂而辉煌。故乡的老老少少,三三两两结伴上坟。我们夹在上坟人群的队伍中向祖坟走去。晚风习习,暮夜潇潇。父亲掰掉坟山的野草,用蜡烛作一盏明灯点着,一闪一闪惹人哀思。我和弟弟放鞭燃香,踏月而归时,只见碧蓝的西天外,残留着晚霞的余晖。此时各家各户亮着的灯连成一片,像是大地故意点着与天空中徘徊的星月交相辉映似的。从村西一路走来,听见各家溢出来的歌舞声像海浪一样打在耳际,我疑心春晚已经开始。回家果然听母亲说,你们赶春晚吗?刚刚开场。等家人进屋,我站在月下,从门口那片碧绿的油菜田望去,感觉远方的天地间升起一团吉祥之气,立刻合掌对天许愿,保佑来年全家安康。当我听着各家各户守岁时传来的笑语进屋时,父母和弟弟都已入梦,原来他们并不能等待新年的钟声,守着整个夜晚。

据说大年初一早上见到红包的人会有好彩头,这是拜年的序曲了。我对拜年并不热心,却受父母的热情感染,包了红包分给众表弟妹们。而后给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拜年时,得到的两个红包被他们抢去了,作为兄长的我只得一笑了之。

元宵节一过,大人们忙春耕,孩子们去上学,故乡的春节结束了。等到万物花开,温婉的春天送别外出求学打工的人们,故乡的春节又成了他们一年中最美的盼望。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年二十五开始,人们就忙着开始购买年货。在商店里,吃的、穿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购买年货,也算是人们在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大人们忙,小孩子也忙。大家都忙着购买:开心果、杏仁、油角、糖果、饼干等特色食品,来作为家中招待客人的东西。吃的有了,当然,穿的也不例外。服装店里水泄不通。人们都赶在新年前买新衣,买新帽,全身都是红通通,喜气洋洋的。都是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显出焕然一新的模样。

你去过广州吗?你去过广州过年吗?如果,你去过的话,那你肯定听说过广州的一句俗语:“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就是指腊月二十八,“洗邋遢”也就包括了:洗头、洗澡、打扫卫生。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大家都会大扫除一次,没有一个人是游手好闲的,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扫地拖地,有的擦洗窗户,有的则清理抽屉……总而言之,大家都是那么的严肃、认真,就像在办一件重大的事情似的。而这,都是为了用全新的容貌,迎接全新的一年,好在新年时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派。

当你到广州过春节,那就肯定少不了“逛花市”这个重大的“任务”了。

随着大年二十八的到来,花市也开始了。使整个广州像是开宴会似的,娇艳而美丽。在花市里,每一间店铺都摆放着生机盎然的花花草草,灿若云霞。有风姿妩媚的桃花,好似打翻了的香水;有娴静优雅的金边睡香,倘若一位位睡美人;有娇羞欲语的蝴蝶兰,犹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有含苞待放的杜鹃花,就像五彩的霓虹灯;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好像西施再世,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我们家也不甘示弱,早早地就在屋子的四周都摆满了花:有金黄的桔树,象征着大吉大利;有迷人的桃花,象征着大展宏图;有饱满的黄金果,象征着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你逛过花市吗?你会为花市的水泄不通而为之惊讶吗?哈哈!那你就真是少见多怪啦!

花市,花市,名唤花市,大名花儿市场。可在花市里,除了花花草草这些大牌,也还有一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玩意来充当小配角。

当你在大年二十八至三十期间,穿越人海,来到花市时,我想你也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可千万不要太过放松,眼睛除了扫描着诸多的花花草草外,还要适时观察地面,慎防践踏他人的脚丫子、狗屎等不明史外生物。不过,多多仰望天空,等待UFO,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逛花市,是小毛孩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大人开心,小孩最幸福:小孩就可以居高临下般地骑在大人肩上,鸟瞰天下,正如杂技团里的大猴子背小猴子!大人没兴致,小孩最“可怜”:小孩子不但不能骑在大人肩上参观花花草草,还不能闻到清新的空气,因为眼前只有一堵堵高高的“ ……此处隐藏9246个字……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9

过春节点旺火,是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为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虽然近些年因为污染问题不少地方开始适当限制或严禁点旺火,但城市周边源于祖祖辈辈的旺火情结,大的是不垒了,小的或纯劈柴的,总得在大年三十晚上点一个,以图日子过得红火安康、吉利旺顺。

与内蒙古医院毗邻的桥靠村没有城市化以前,83号我们高家大院从1979年把后院的旧房子翻盖一新,到村子被拆成平地的20xx年,院子里一年不落,年年都要垒个大旺火。我们家的旺火一开始也和别人家一样,是大年三十下午垒起来,夜里十二点点着,等着旺了,就开始响炮接神。可从我姐结婚后第二年开始,我们家年年要点两个旺火,三十晚上一个,初一晚上一个,真可谓旺上加旺。

初一晚上的旺火是专门给外孙女和闺女女婿们准备的;同样要在点旺火的时候放礼花和鞭炮,烤旺火更是不能少。也因此,我们养成了初一下午就回娘家的习惯。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天一擦黑就盼着快点儿吃饭,快点儿到夜里十二点,盼着姥爷领她们到院儿里点旺火、放鞭炮。

从前的旺火,是大年三十下午后院的三大爷过来给垒,但所用的劈柴和炭,是我爸一入冬就开始一点儿一点儿选拔好的。劈柴是把结实的圆木或木板锯成一尺来长的段,然后劈得粗细一致,捆成碗口粗的捆就行了。炭要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扁状,大的那头最好还是平面。这些炭块儿得有大有小,因为旺火是圆的,得由下而上一层一层往回收,直到收成个圆锥形。

不知从哪年开始,三大爷把垒旺火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三哥。

三哥和三大爷一样,都是慢工出细活。他先用砖在已经被土填平的大铁锅上摆出风口,把劈柴捆立在锅中央,把引火的软柴摆到每一个风口里,再掂量着给每一块儿炭找到合适的位置。每一层都是炭块儿平的、大的那头朝外,小的那头朝里,紧紧围着劈柴捆,错落有致,由下而上,垒到封顶。这时候,我爸把黄纸剪成的网子往上一盖,用炭块儿压住,或用柴火棍儿插住,然后跟三哥回屋抽烟喝茶去了。

我家的旺火架子,是个周身糊了黄纸的大铁炉子,迎街门的那一面,要贴上大红竖联“旺气冲天”。这样,黄架,红联,黑炭,黄网,再加上屋檐下的彩旗和灯笼,就珠联璧合出一种春节特有的乡村年俗气息。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个故事。那年腊月,有人早早送来一卷裁好的红纸,请我爸有工夫时给写写对子。写对子那天,我们替我爸铺平那些红纸条时,发现有一条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细看,前两个是“王气”,然后一个顿号,最后是个“天”字。原来是提醒我爸记得写“旺气冲天”。那以后,我们总爱把“旺气冲天”说成“王气一点儿天”,笑话那人不会写字。

点旺火可不比点炉子,当软柴引着旺火心儿里的劈柴,为了让炭快点儿燃烧,我们就用三合板、硬纸片或者铁簸箕,一起对着那几个风口使劲扇。除了扇风,适当的时候,还得给炭上浇点机油或柴油助燃,但万万不能浇汽油。

和接神响炮时不能说“呛”一样,点旺火被烟熏的咳嗽流眼泪也不能说“呛”,因为大人告诉我们,说“呛”,就等于是说财神爷把你给“呛着啦”,那他老人家还能接到家?除此,点旺火时也不能说“点不着”“着得不旺”等不吉利的话。等旺火着旺着红,一家人就围着旺火烤,烤身体的健康,烤日子的兴旺,烤事业的发达。

大年三十晚上接过神,大人因为一腊月的忙碌,此时感觉累了,便都和衣而卧。孩子们可不,精神着呢,一大帮围着旺火边玩儿边捡瞎捻儿鞭炮,如果大门不锁,还去评论各家旺火的好赖。我家大门开始也不锁,但后来村里流动人口多了,为了安全,接过神休息时就得锁大门。我妈和我爸休息前,年年不忘嘱咐我们,说天亮前不能洗手,也不能扫地,因为那是对所接之神的大不敬。

我爷爷和我大爷都在世的时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得把大门打开,一来住在桥靠兔场的大爷要回来吃饺子,二来给爷爷拜年的人也来得早。有时,煮饺子水还没烧开,拜年的人已经坐在桌边喝上茶了。

年一个接一个如期而至,我们一个接一个成家,一个接一个有了孩子。高家大院里的又一代小女孩儿围着旺火捡瞎捻儿鞭炮的劲头,一点儿也不比我弟弟当年差。她们也有过自己做礼花的想法,但被我们大人严厉制止了。

如今小侄女也长大了,虽然小区不允许点旺火,但她们自有办法。仍旧是初一晚上,姐妹几个边放鞭炮边跑到楼前楼后去搜集那些大礼花筒子。把搜集到的炮筒子拆散,把里边儿的黄泥踩碎倒出去,就成了垒旺火的好材料。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