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400字

时间:2023-05-13 02:07:32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春晚看过,年味犹在,难忘的年夜,难忘的年。

---题记

除夕,我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8点的到来,我每年都看春晚,每次都有期盼,只是这次,我的期盼多了几分。“又到了看春晚的时间了。”我暗道。

“唉,被我妹缠了一天,终于可以歇歇了。”我心里想着。

春晚是什么

春晚是什么?老人和孩子们说:“春晚就是喜庆、热闹,春晚就是红火、吉祥、团圆。”工作的人认为春晚就是歇,因为一年到头,就这会儿能踏踏实实看会电视,青年们觉得看春晚最大的乐趣就是吐槽;而成龙说:“春晚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姚明说:“贴春联,放鞭炮,一年必须热闹一次。”冯骥才认为它已是新的民俗,离不开了。陈道明却认为它只是年夜的一个伴随,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再看看开场短片中游子回家的场景,我心头不觉一酸。在外的游子辛苦打拼了一年,累了,没想到回家的路也如此的艰辛;家中的亲人们辛苦盼望了一年,此时站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团聚后,过年的喜悦,与久别后的心酸汇到了一起,最终融为热泪,打湿了每个人的心,也许,这就是年的感觉,这才是家的羁绊。“春晚,应是每个人心中家的感觉。”我心中浮起了这个想法。

难眠的时刻

晚会已经开播,我发现我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爱看,心想:“今年的春晚可比前年、去年的春晚好看多了。一定要好好看。”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不少节目了,我还真没找到不喜欢的节目。

外面天刚黑不久,我已听到了外面放烟花的声音,虽然还很稀疏,但已透过了一丝年味,迎接新一年的节奏才刚刚开始,就有了一股喜庆的气息,我透过阳台玻璃看了看外面,深青色的天幕还是闪着烟花的光,我把视线移回到电视上,拿起遥控器,把音量稍稍调大了一些。

我看得有些入迷,所以显得时间有些快,春节联欢晚会渐渐也播了四个小时。

一曲《天耀中华》过后,已是零点倒计时,外面烟花阵阵,已是喧闹不已,想来外面早已是一片欢腾。

零点钟声响后,外面烟花更是响亮几分,春节到来,欢度春节的气息无比浓厚。

春节联欢晚会很快步入尾声。在清雅静谧的钢琴曲前奏中,舞台上显现出幽蓝色的背景,还有如雨如幕的动态帘幕,闭上眼,回味起来,我似乎已经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细雨中,面前细密的珠帘,细雨轻轻打在珠帘之上......

我睁开眼,听着电视中一身白衣的霍尊演唱着《卷珠帘》:“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宛如天籁的声音飘进我的心中,清新淡雅的中国风已超越我听过的任何一首歌,我再一次沉醉其中......

两分钟多的时间,一曲《卷珠帘》演唱完毕,《难忘今宵》宣告着晚会的结束。我站起身,走到厨房,看着窗外,夜空中还有稀疏的星星,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小区里闪烁的小彩灯,回味着这春晚,此刻难眠......

深刻的印象

回味着刚刚播完的春晚,难眠之际,我站在阳台上,回想起来,许多节目已刻入脑海。

此次的春晚,插了几个公益广告,关于筷子的那一个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双筷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睦邻等人间真情。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万年的情感。

喜迎新春,喜庆的是那曲《张灯结彩》,喜庆的背景,喜庆的旋律,喜庆的气氛,大屏幕上红色的剪纸透过了喜迎春节的年味。

其实,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仅有的四个小品以及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四个小品,每个都令人反思,理想,显示,人情,道德,扶不扶,人到礼到......每个都透着当今现实的问题,杨培安的《我相信》以及小品中那“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凉。”“钱越挣越多,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礼越来越重,感情却越来越淡。”......这些都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味到这首歌,心头感触万千,大屏幕上是大萌子和她父亲的照片,随着旋律,那照片渐渐翻过,照片上的大萌子从小孩子慢慢长大,而她的父亲却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逐渐成了一个满是沧桑的老人,听着这首歌,看着照片,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自己身边的父母,看看他们的白发,看看他们脸上的皱纹,再想想自己心中,记忆中父母的样子,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珍惜他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一个个画面从眼前飘过,一个个想法从心头闪过,深刻的印象,难忘的年夜。

春晚迎春节,留存年味;春节忆春晚,难忘今宵。

---后记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向我们徐徐走来了!这个春节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因为再过半年,小学升初中的毕业考试,这是我的人生中一个转折点。考完试,我便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初中生。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春节更是载着我的欢乐,美好的愿望以及那远大的理想。但是岁月的匆忙,让童年在时间的年轮里消失。童年是七色的,是热情的,可爱的。“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往年的春节,过得也是丰富多彩,但在我认为今年的春节,我过得才真可谓是“五彩纷呈”,极为有意义。我不仅在活动中懂得了2个大道理,还了解了其中的奥妙,十分其乐融融:春节的早上,我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给他们拜大年。平日里极其喜欢赖床的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竟然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爷爷也陆续地起床了,我们慢慢地吃完了丰盛的早餐,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中午吃什么好”呢!一想到吃,我就来劲了,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爷爷与妈妈是我家的大厨,我们大伙儿商量了半天,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又有点馋了,还是包些饺子吃吧。而且,你们可别忘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哦!”妈妈这一主意刚一说出口,我们就连声叫好,非常赞同。 我可不喜欢拖拖拉拉,“说做就做”。我们便开始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起先,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可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

爷爷与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先是在一旁仔细地观察,随后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 ……此处隐藏967个字……新加坡一共只有500多万人口。同香港一样,新加坡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旅游资源,而对于中国旅游者来讲,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新加坡70%的居民为华裔,可以讲中文。但是属于印度尼西亚17000多个岛屿中一个的巴厘岛却不具备这一特点,作为世界旅游胜地,为了迎接中国旅游者的浪潮,固然有许多人开始学习中文,但一旦想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仅仅靠接触几个讲中文的导游是远远不够的。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自由行中想品尝当地的菜肴,当地比较好的餐馆的菜单一般都有印尼文和英文对照的菜谱,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地在老板的指导下点好菜。如果英语不行,恐怕就只能去吃中国餐馆或者KFC了。

巴厘岛是我久闻其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地处热带,气候温和湿润。但是我以往的印象更多的是美丽的海滩和激情的西方人昼夜狂欢的酒吧。但实际上巴厘岛的旅游资源远不止此。它是著名的印度教文化圣地,94%的巴厘岛居民信奉印度教,家家有供奉神灵的庙堂和神龛,大量独特的印度教文化遗址,岛上的居民一天要祈祷三次,宗教活动频繁,几乎时时处处可见。而这里的手工艺术品和绘画具有浓厚的宗教印记,特色鲜明。巴厘岛还有美丽的梯田和热带雨林,火山和山中湖,人类喜爱的自然景色这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为了保护巴厘岛这块旅游宝地,印尼政府还是做出了一些比较明智的决定。例如,不让在巴厘岛发展工业。印尼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一直到1960年代农业人口仍占从业人口的50%。稻米生产是印尼最重要的农产品。虽然目前印尼早已经汇入了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但是巴厘岛仍然保留了印尼古老的农业经济特色。巴厘没有高楼大厦,政府规定房屋的高度不得超过15米。这在一个有5000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的大岛上实行的确不易。我还感觉到巴厘人比较爱清洁,一些地方的设施(比如厕所)并不是非常现代,但是十分干净。这恐怕也同宗教信仰有一些关系。这些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当然,印尼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病。比如基础设施不够发达。街道比较狭隘,交通比较混乱。在一些旅游景点没有像样的停车场。政府的一些政策有歧视性,比如对于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服务场所要收20%的附加税,外国人不仅要交签证费还要交“离境费”等。这些弊端会抑制旅游业的发展。

我在这篇观感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去详细讲述我们的行程,对于巴厘岛,这样的东西(诸如“攻略”)已经太多了。作为一个关注世界经济的`经济学者,我平时对于国外的东西接触的比较多,比较有兴趣。这次我惊奇地感到,以前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关注比较多,往往把欧美的经验奉为神明,其实在我们的周边同我们有类似历史遭遇的国家和民族也在发展,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究。我想这次的巴厘岛行就是一个开始吧。

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4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推荐】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