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旅行

时间:2025-02-06 07:51:55
带一本书旅行

带一本书旅行

带一本书旅行1

无论是出差还是出游,我总是习惯带上一本书,即使背包再满,也要减掉别的东西把书塞进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出行途中诸多等待的时光需要打发,另一方面,出游对我而言重要的在换环境换心情,而不是游景点,所以我经常会一个人脱离大部队,找个角落,安安静静地看两页书,体会真正没人打扰的休闲时光。

现在如果有机会出去个几天,往往会找一本小说或是散文集,标准是能够比较轻松地读下去,读一遍足已,不需反复读,更没有什么保留的价值。这样的书会在旅途中阅读完毕,然后就留在返回前的那个地方,这样也就避免了在回程中给背包增加负担。当然,这样的书选起来也得颇费一番心思。我这人买书本来就挑剔,总觉得那些读过一遍就不会再读的书借来看看也就可以了,所以每次从书橱里找这样非专业性的一次性用书,都要权衡半天。甚至有时是专门买一本来带着。

最近的一次旅途用书是孙甘露的《比缓慢还缓慢》。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喜欢他用的书名。可是读起来才知道,原来这个书名完全可以形容看这本书的速度。里面的文章充满孙氏智慧,思维跳跃加上语言搭配的跳跃,实在是考验资质一般的如我一类读者的阅读能力。因为整个行程我只带了这一本书,所以我尽量放弃搞明白孙某人在说什么这个伟大目标,仅仅满足于一字一字地看一遍,大约6天的时间,等飞机、等吃饭等等时间全部算上,我也仅完成了1/2。这一次我没有把这本书留在旅行的终点,而是带了回来,重新插回我的书架,一方面是对这次旅行的一个留念,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在我的阅读水平发生质变之前,孙甘露君的书或者文章大可敬而远之。承认自己与该同志在智力上的巨大差距,应该也不是一件太过令人害羞的事吧!

带一本书旅行2

大千世界有万种不同风景,书山学海有无数类各种书籍。 ----题记

假如我要带本书去旅行,我一定不会只去一个地方,也一定不会只带一本书。因为,那太单调,似乎不符合我的性格。

若一游大江大河,必定携带《东坡词》在手。大声喊出一首酣畅淋漓的《念奴娇》,观一江之水向东流去,江边陡峭错落的山石插入高空,吓人的浪头冲击着江岸,卷起了无数浪花。,浪涛冲洗着千百年的轮回,千百年来所以英雄豪杰都被冲刷殆尽。想到周公瑾那时容姿英俊,才华焕发,羽扇纶巾,在谈笑间使奸雄的兵船在烟火中毁灭。事物无永恒。“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末了。”他们也只是留有空名让后人钦敬。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在自己的“责任田”中种出一片盎然春意,这也许就像英雄一统天下一般有成就感了。

攀登高峰,最需要一本《动物的智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在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淘汰。老鹰有坚硬的翅膀,得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鱼儿游流线形的躯体,得意定居水中;兔子和鹿有高超的弹跳能力,才能在陆地上站得住脚。人类也是一样,若连爬山的苦累都无法承受,就无法竞争于自然。想到这里我会仰望巅峰,冲击巅峰,跨越巅峰,躬身自省!

细品如水江南,就带一册《林徽因传》。这个通晓建筑之美的女子,这个吟出“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这个一袭白裙一缕微笑的女子,是我的挚爱。她就像如水江南,温婉柔美的气质,甜蜜淡然的微笑,纯洁素净的白裙,衬托得百家争鸣的民国时代更添一抹异彩。她的笑容,她的文风,永远永远刻在了姑苏城的心上,也刻在了我的心上。

朋友们,人生真的需要旅行,不是扔下课本去疯跑,而是带一本与目的地气质相衬的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旅行3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带一本书去南京》。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看,看了它,我才发觉平时我们嘴上说的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杰地灵的缘由是什么。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

南京最有名气的就是紫金山,紫金山即钟山,“虎踞龙蟠今胜昔”中的龙蟠指的就是紫金山。这句诗写出了紫金山的气势非凡,自古以来,紫金山被视为风水宝地,人们对紫金山都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以从明代的朱元璋,到现代的孙中山,都长眠于此。所以每次到明孝陵、中山陵一游,我都要远远地多看它们几眼,感受一下它们壮观的气势,百看不厌。

说到了紫金山,就不得不提秦淮河。每次来到秦淮河畔,看着它的灯光夜市和古老的建筑,我就想起了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明白了什么叫“物是人非”。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除了紫金山、秦淮河、玄武湖……,我还知道了鸡鸣寺有口胭脂井;清凉山石头城的鬼脸;南京的两座“半山园” ……

南京的风景美不胜收,南京的美食也是名声在外。比如说,秦淮小吃、冬天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旺鸡蛋、金陵双臭、各色野菜……另外“满天飞的鸭子”更是南京一绝!

读了这本书我更知道了南京是个盛产名人的城市:孙权、李煜、朱元璋、曹雪芹,张恨水、叶兆言……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南京的老名俗有哪些,知道了南京的特色一条街系列……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古人为什么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有种想走遍南京的冲动。

我想:今后穿行在南京的名胜古迹和大街小巷时,我会是带着这本书在旅行,我会更爱南京。

带一本书旅行4

每个假日,我都会带着一本书去“旅行”,那是我最惬意的事情。在书中我可以欣赏美景,品味人生。

碣石之上

苍海之滨,碣石之边,浪,激起千层雪;风,扬起红披衣。面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丽景象,他挥笔写下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不朽诗篇。以豪迈的诗句抒发他那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我静静地品读着曹操的《观沧海》,脑海中泛显出了这种景象,仿佛也置身其中:海天之际,一轮红日尽燃了天地;飞鸟归来,聆听他那充满壮志的心声。在书的引领下,我领略到了沧海的壮丽,感受到了一代枭雄的壮志雄心。

零丁洋里

大宋江山即将崩溃,柳絮随风飘扬,散落在零丁洋里,轻柔的,宛若婴儿一般。他在金人的船上,回想自己的一生:科举让他走上仕途,为报效祖国他弃笔从戎。倾尽一腔热血也无法挽救岌岌可危的大宋王朝。面对金人的高官俸禄,他掷地有声地说“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洋里,他坚定了信念,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悔誓言。在书的引领下,我感受到了文天祥炽热的赤子情怀。

大观园里

一身素服,一抹淡装,一条丝帕,一个水做的女子浮现在我眼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轻蹙两道月眉,两只玉手无力摆弄手中的花锄,不禁潸然泪下。零落的花瓣似你心中的愁绪;寄人篱下的你无依无靠,没有倾诉的蓝颜知己,更要割舍心爱的红颜恋人,淌不完的泪水,诉不尽的心事。“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我沉醉其中。在曹雪芹的笔下,我目睹了一个显赫的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变迁,感受了一对有情人的悲欢离合,是是非非…… ……此处隐藏4552个字……装着满心的疑惑,悄然离开。

我轻轻地合上了书,深呼了一口气,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太阳,走进卧室,将书放回书柜。我仰面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回忆着“旅行”的见闻感受,心中甚是满足。

带一本书旅行12

沉醉,温柔的水,宁静的时光,又回到梦里。 我去杭州,我带上了你一本书。

去杭州之前,我充满了期待。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古朴,淡雅,宁静。西湖的微波荡漾,轻轻的风吹动着微拭的发丝。不知在西湖的一隅,是否有一片荷花?泛舟深处,是否可以劝君采莲,惊起鸥鹭?

是你,可以抚平我激动的心情。你的每字每句,清秀寥远,是词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叹,穿越时空,千年前的你们,是否也和我一般,对未可知的世界,有着深深的向往?你们用的词句,抒发着对美景的热爱,我感到,历史的沉淀,词曲、西湖,都美得让人不可抗拒。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此时,我已定定地站在西湖边上。上天给了我一个绝美的西湖,天下着微微细雨,落在水里溅起水花,那就是苏轼的“山色空蒙雨亦奇”了。西湖的水面起着微微的波澜,遥望远处,细雨勾勒出了群山,亭台。还有那若隐若现的断桥,在诉说这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她的婉约,不禁让人想起如水般的丝绸。这时游人不多,四周更显静谧。“斜风细雨不须归”。古人的心境与我的恰如其分的相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安静的地方,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久久不愿离去。我终于明白古人为何要归隐山林,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轻松的停留,这可以尝到生活的滋味。恍惚间,仿佛自己一袭白衣,诵词、抚琴,眼前雾气氤氲,茶香袅袅,与这湖光山色一起,放眼众山翠,风动,桂花香……

是的,我欣赏你本真的情性,你的天然,和古人的心是极像的。带上你去旅行,我无悔。

带一本书旅行13

我去乌镇是两年前。温州虽然也算是水乡,但东面临海,心中总还是有几分海鸥飞过大海的那番雄心壮志的。但到了乌镇,却是全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了。

曲折的青石长街上偶尔冒出几分翠色的青苔,白墙黑瓦上沾了些水汽,散出几分潮湿的气息。还有基本上静止的河水,在微风的推波助澜下,轻拍着民居的墙壁——民居大多临河而建。古朴的青石板桥,就静静地立在那里,守护着水乡的静谧。真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我去时是在春季,很有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那种感觉。

我自认为游览江南一带的古镇时,烟雨时节是最美好的。小说里的男女主角大多都在这天气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水泠泠落下,沾湿了青衫,在水雾氤氲的雨幕中,相望,擦肩,回首。然后又“静默地远了,远了”,直到雨帘渐渐湮没他们的背影。只是那一瞥,便回味隽永,给这水乡古镇又蒙上了一层妙不可言的意味。似乎故事总是发生在江南水乡,郑愁予所作的《错误》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这小巷中的某一扇窗户后,是否也站着一位“容颜如莲花”的思妇?

暮色落下,白墙黑瓦在透过云层的夕阳下显得更加分明。淡雅的楼房,再加上泊在楼旁随风微动的乌篷船,纵使没有周作人笔下“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这样富有情趣的经历,却也是无比的祥和静谧。

夜,擦黑了天空。雨又开始下了,雨水击打着屋檐。点一盏灯,听一夜雨声,望风和着雨吹过重门,感受只属于这里的清幽。或许,这才算真正地感受过江南,感受过乌镇。古人是“夜雨暗听笛”,殊不知,这雨声也是让人心醉的。

带一本书去旅行,或许只是带着那一份对江南水乡的柔情,去体会这诗情画意的乌镇。

带一本书旅行14

手捧一本书籍,伫立,看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感慨唏嘘。从此,书籍成为密友,旅途,它是最好的旅伴。

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种渴望印证和探索的文人情怀。在人群中前挤后拥,我们才知道景点不过如此,可依旧怀着那一份惦念和牵挂。琦君赞美的家醅,海子向往的麦田,卡夫卡驻足的城堡,抑或田埂旁余华抚摸过的牛背……我们只想在人群中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寻找自己梦中那一捧蓝盈盈的湖水,寻找刻着自己吟咏过数千遍诗句的石壁。明知看到后也许会失望,我们依然无法停止追导的脚步。低头,是书中一幅用文字定格的画面;仰首,是一片真实的广阔天空。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只因我们想把书中的精神汲取透彻,想在吞吐着历史文化的波涛前感时伤世,想拥有那一份华夏子孙特有的文人情怀。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种向大自然学习的求实态度和精神。到乡村,到农村去吧,蹲下身子,翻开《昆虫记》,与法布尔一起感知昆虫的可爱;到山脚下去攀登吧,在山的怀抱中,与席慕容一起聆听桐花纷落的曼妙之音,然后在山顶架起望远镜,与第谷一起感慨星空的浩渺神奇。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书中知识的升华,是旅行价值的延伸。许多优秀的地理老师都曾走过万水千山,他们感叹,只有在你见过了那连绵的雪山,那贫瘠的土地,那汹涌的泥石流,才会发现那些知识,你一辈子也忘不掉。他们在旅行前自己编写地图册,回家时已有了崭新的修改。一次旅行,就写成了一本书,这是多么让人欣喜,令人渴望的事啊。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吧,在我们青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脚步,去印证,去探索,去放飞,去书写回忆。

带一本书旅行15

书,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让我感到快乐。但是就在今天,我又发现:书,更是一个在旅游时的一道风景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今天要“带一本书去旅行”,但是这个“旅行”不是去哪游玩,而是与妈妈一起坐上电瓶车回家。

今天,我坐在电瓶车后座,拿出书包里的一本书,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我与书中的主人公——“笑猫”融为一体,一起来探险、发现。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多久 ,我感觉眼晴有点酸,于是便合上书,开始观望风景。只见路上的花坛不停“嗖”地一声就跑到身后,突然我的眼睛里出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朵高高的向日葵挺起胸,抬起头,用尽自己的浑身解数像太阳朝去,吸收着光芒,脑袋都不禁出了围墙。但是,这种景象很快像潮水一样不见了。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脑海里不禁想到了上学时我们小组人种向日葵时及呵护它时那种情景和那快乐又美好的感觉,我永远都不会忘,包括那朵“永远的向日葵”,但是书把我带回了美好的世界。

后来,我又看了会书,突然正当我合上书,拿出嘴里的头发时,一阵微风吹来,哇,那种感觉真爽;又过了一会,又涌来一阵大风,这大风调皮的抖下树叶,让他们像蝴蝶一样飞翔,哇,那个情景真美。此时,我正在想一幅美好的画面:自己坐在电瓶车上快乐地看书,突然一阵风把我从书的故事中轻轻地拉出来,陪我观赏一段美丽的“叶蝴蝶”的舞姿。可是,书再次把我拉回了五彩的世界。

终于,到家了,我回想着那些美景的画面,那些书中的故事,真美。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快乐的游行,只是一个回家的路程,其实,你如果每天都静下心带着一本书去散步或是在车上浏览一会书,当时,你正边观赏美景边读出快乐,那么,这便是一个简单的旅行,也是一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当然,你也可以旅行时真的带本书,那么韵味会更加美好又不同。

《带一本书旅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