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1-10 21:27:15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样安排: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

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 ……此处隐藏4865个字……过程)

"动乐爱"教学法既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提出,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激发快乐情绪,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过程四个方面操作,人人动手,动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如通过动手操作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学生本身产生疑问,为什么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并能加以正确解释。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4)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情境中,思维性大大调动起来。因势利导,据图观察分析,通过过程讲述让学生总结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5)回顾过程,从四个方面范围、时期、特点、结果,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6)最后,利用教学软件把精子形成过程完整看一遍。让学生确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展示)。对过程形成直观化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总之,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重点突出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

三、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四、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五、习题设计

为使知识得到反馈巩固,设置由易到难三种梯度题。填充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略)其中简答题部分,此题选出的目的是

1、强调联会、四分体,联会是四分体的前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基础。

2、有丝分裂中没有的现象。

3、书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由此提出。

(六)时间分配

导言2分钟,新知识传授25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1分钟。

生物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通过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增进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说学情

鸟类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容易看到。学生对鸟的相关经验比较丰富,但归纳总结还不够。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但能力尚且不足,不能独立完成,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对于本节的两个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观察、探究来。

三、说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能够概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在《鸟》的这一节中,此处就是在完成此要求。同样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概念。通过掌握鸟的特征,可以为生物进行正确分类。所以设置为教学重点,了解鸟的多样性本身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学生要从“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得出鸟的身体构造是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建立认识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此处为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并运用多种媒体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活动探究法、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鸟儿可以自由飞翔?为什么人类安装人工翅膀还不能飞翔?除了翅膀以外,鸟还有什么特征是适于飞行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接着是第二部分内容,对于鸟的外部形态,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活体,并思考鸟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作用?全身布满羽毛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翅膀是什么形状具有怎样的作用。接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的外部形态特征即呈流线型可以减小空气阻力鸟的羽毛能够保温,并且翅膀成扇形能够扇动空气。接下来我会追问鸟通过翅膀的扇动能够在天空中飞行,所以与运动系统有关,那运动系统具有怎样特征呢?引入运动系统,对于第二部分运动系统,我会首先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分发的骨骼标本进行观察从而总结得出骨骼中空能够减轻体重,接下来我会在多媒体当中播放图片以及引导学生们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得出鸟的胸肌发达并且具有龙骨突能够扩大胸肌的着地面积。而对于鸟的呼吸系统我将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气囊,之后我会继续提问气囊是如何辅助肺进行呼吸接着多媒体当中呈现鸟吸气和呼气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呼吸的特点及双重呼吸。而对于鸟的消化、视觉等知识我将同样采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讨论的形式展开,在这里不多加赘述。基于此,还需让学生掌握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这两个重要概念。鸟是学习的第一个种恒温动物,所以需要老师的归纳总结体温的恒定对生物活动影响,以及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其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是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其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所以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进行讨论分析:鸟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认识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养成爱鸟护鸟的习惯。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4、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收集当地养鸡场的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和社区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板书利用了概念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鸟的有关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清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板书如下:略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