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29 08:38:44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特点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1.技能目标: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重点、难点:本课是属于“歌颂祖国,体会爱国情感”的范畴,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便确定为: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香港,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精神,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我通过网络技术做好了香港的风光旅游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体验优美语句,再通过有表情地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合作学习法

在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例文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导游组,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探究,找出特色词语,相互鼓励当好小导游,相互评价,相互进步,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选小导游,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小导游。

二、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1、 听一听,整体感知.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学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东方之珠”的含义不就被老师引出来了吗,而且引得不露痕迹。

2、 读一读,初步感受。

新教材倡导“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新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就例文了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后,自主、合作朗读:你们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绍给你的游客呢?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朗读,回答得非常积极,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美丽夜景。

3、 找一找,重点指导。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小小导游组按照自己选取的景点,讨论讨论,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抓住了景点的重点,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这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演一演,内化感知。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 ……此处隐藏5521个字……妈妈那样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或许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后,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夜起来好几次为他盖被子;或许在彼得生病的时候,他的妈妈也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这样,那无私的、用心良苦的母爱化作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格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勾起了孩子们对爱的深思。

然而,只有这样粗浅的回味是不够的。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尔曼财经组织的一份报告,希望它能带给孩子们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曾经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将高达63.5万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养育一个子女十年,子女应付的工钱就是6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得让人无法想像!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包括妈妈对彼得的爱,因为爱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爱是这世界上的无价之宝……

然而,就是这样的付出,在妈妈的账单里却都是零!这,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的,她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回报呀……

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3、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与壮丽圣洁。

教学目标定位:

学生对于“拉萨”是陌生的,学生的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在课前布置学生浏览、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交流相关信息,他们会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会知道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

本课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我主要就第二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预设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图片及相关材料的帮助下,帮助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自读的方式、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评价。

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部分 揭题明题。

揭示课题后读题后复习重点的词语,通过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感知拉萨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第二部分 学生充分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朗朗的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因此,这一阶段,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画出描写天空“蓝”的句子,再与同桌交流感受。

第三部分 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放弃逐句教学,每点必扣的方式,用一个问题引导全篇精读:“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些词句?谈谈感受。”

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老师共同探讨。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通过“白云”和“天空”、“草地”和“天空”对比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3、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抓住“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进一步感受天空蓝得让人神往。

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个阶段,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欣赏一组图片,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图片欣赏)通过朗读和交流,能使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表现为课文遣词造句上质朴的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在手法上又用“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勾勒出简洁的美。

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第四部分 诵读回味,拓展延伸

拉萨的天空很美,为进一步感受拉萨的美,课后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拉萨的图片和文章,让这美丽、神圣的拉萨永驻学生心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