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说课稿1《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发展个性。
本节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目标是: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书写“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3、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雷雨的整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学习过程分三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这些画面,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激活,去运用,它就能成为解化和接纳课文语言的精神同化点。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先出示“雨”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引出“雷雨”然后播放一段与雨有关的声音,让学生说听到了什么,并给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从而揭示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
第二步“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
1、借助拼音自读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读4字形分析、组词……
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探究,发展思维。”
在学习课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汇制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及特点以及好词。并创设情境指导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总结学法,并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回答进行词句训练。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第四步课外延伸。
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雷雨说课稿2【说教材】
今天我上的课文《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压”等四个生字,会写“垂”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说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关于雷雨你知道些什么?(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也容易教死。几次试教以后,我选择了给调皮的课文乱了顺序,请你给他们排排队的这种方式,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这环节安排指名三位学生读。与初读课文相比较,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让他们思考,朗读的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我觉得读要体现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这种紧张气氛。
试教几次以后,感觉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小孩子就是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教师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样向你压下来了……”“夏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越压越低……”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 ……此处隐藏21233个字……律,找出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两乐句。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总结,找出其特点。然后为歌曲取名字。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3、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4、创编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鼓励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5、 类比欣赏,拓展延伸:欣赏相关内容的音响资料,如《电闪雷鸣波尔卡》和 《乘雪橇》,先说出两首乐曲的特点再对比两首乐曲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色彩、线条或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音乐是最富有情趣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享受学习的快乐。
雷雨说课稿15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夏天的雷雨》。
《夏天的雷雨》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第一个主题《夏天到了》第二课时。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和儿童的认知规律。
我将了解雷雨前的现象,了解雷雨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以及雷雨的危险性,掌握防雷知识作为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行为与习惯上,我想让学生知道要躲避雷雨,并掌握躲避雷雨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我设计了本课的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现象,消除学生对雷雨恐惧心理。鼓励学生观察,争当小小气象员;鼓励学生看书,争当小小科普员;鼓励学生宣传,争当小小宣传员。让学生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方法,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感知雷雨,通过讲一讲、读一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还有雷电带来的灾难,通过帮一帮、说一说方法,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演一演、议一议方法,让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并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评一评方法,知道我们自己在雷雨时有哪些行为是错的。
这节课我觉得,它的重难点是掌握正确的避雷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构建一个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趣味性的课堂。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堂
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现象,学生们都见过,但他们的观察有限,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到雷雨前的现象以及避雷小常识。让课堂走向室外,课堂更具有开放性。这也有助于“了解雷雨现象和掌握防雷知识”这个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构建紧密联系生活的课堂
1、联系生活、观察生活,关注雷雨前的现象
教材中给出的雷雨前画面,都是一些小动物的现象,但是联系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城市的学生,很少看见这些动物,那么怎么知道要下雨了?于是我在活动一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将这些现象分类,分为在城市和农村,我们分别可以通过什么来知道要下雷雨了。
不过今天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的回答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的都是自己感受或看到的,那么我再用此方法梳理时会让他们更加清楚。
2、用已获得的避雷常识帮一帮身边的小朋友,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了解了避雷方法后,我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创设了四个情景。这四个情景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真实生活。并且让学生在帮助这些弟弟妹妹中获得快乐。
在课堂教学时,这个环节学生都很积极,有了这种很真实的情景,他们就像在真实的生活中帮助他人一样,获得快乐。如果不是这么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学生可能会想不到他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到别人。此方法也促进了教学重难点的达成,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防雷知识。
3、由人及己,评判真实镜头中的自己。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基本上是言不及己,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判断这些图片中学生行为的对错。而这些图片都是上周五,我校学生真实的画面,学生看了后会感觉很亲切,并且容易接受正确的观点。
事实的确如此,学生在看到照片时首先很惊讶,后来利用他们学过的已有知识在帮忙改正时,其实他们就能联系到自己的行为,并且自觉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就说明在他们心里已经牢牢记住了防雷知识,并且已经接受。在这里重难点就很好的达成。
三、积极构建有“味”的生活课堂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品德意识,这还需要一种理论灌输,如何让学生吃理,如何导行,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争当三员”。
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天气,争做小小气象员。
2、鼓励学生去探究、去阅读有关雷雨的书籍,争做小小科普员。
3、鼓励学生宣传避雷小知识,争做小小宣传员。
具体表现在:
(1)“说一说、读一读”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活动一中,了解雷雨前的现象,就主要是通过学生说,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且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怎样的,最后读一首儿歌来帮助记忆。
(2)“听一听、看一看”
可以让学生了解不知道的知识,比如看雷雨灾难的新闻,看统计情况等,还有听小博士讲解避雷知识,这些学生都很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对雷雨的危险性有初步的认识,对避雷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在这里有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3)“演一演、议一议”
在课堂上通过演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情景再现,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情景更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演完后让学生议论其中行为的对错,这个环节可以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4)“想一想、评一评”
学生看生活中真实的照片,来判断行为对错。通过设计三个我校一年级学生遭遇雷雨天气的情景,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帮助弟弟妹妹安全避雷。这个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掌握避雷知识。
总的来说,在本课教学上,我力求做到融“激励性、趣味性、过程性、引导性、发展性”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有更多的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力求创设“润物无声”的品德教学境界,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全面关注学生问题,科学有效的评价学生等问题上都还做的不够好,这些都有待于我进一步的学习、改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