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5-04-11 09:55:53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十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能力目标: 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阐述多位数读法的规律。

情感目标: 1、结合实际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难点:各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之所以采用这种教法学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

最后,我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我设置了复习练习,让学生读万以内的数,然后让学生总结回顾关于万以内数的知识,为下面学习亿以内的数做好铺垫。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20xx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当学生回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引入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这样设计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

(三)实际操作,自主学习

A、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与数位名称:在这一环节我用计数器拨珠,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学生: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回答出: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 时,再问学生: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在此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拨、想、说,小组讨论后,然后全班交流。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使学生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接着我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当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回答:计数单位时,我告诉学生计数单位是要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这一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统一性,理解亿以内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从而更容易的接受下面的知识。

2.计数方法:通过第一环节的拨珠,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分级方法:由于数位如何分级是一种统一规定,所以可直接告诉学生: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就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4.数的组成:课件出示13819000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5.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所学到的新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巩固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6.练一练:是课本第四页的做一做,前三个练习是数数练习,目的让学生熟悉刚刚接触的新数位的知识。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万以上的数,课件展示身边的大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现实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B 、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这一环节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习题,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 课本第八页练习一中的第二题,采用这个练习作为例1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照,发现万以内数与亿以内数在读法上的相似点,学会简单的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 除去旧知识的对照,让学生能够熟知简单亿以内数的读法。为例3打下基础。 总结 在例1、例2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这些亿以内的数。目的是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3 板书出示90080760首先让学生回顾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环节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数位名称,数的组成,哪些数是个级的数、哪些是万级的数,最后引导学生读较复杂的亿以内的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复习了第一环节的知识,同时学习第二环节的知识:弄清在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例4 课本第5页例2,进一步掌握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 ……此处隐藏10294个字……深对射线的理解,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学习直线直接从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体会直线的特点,由于有了射线做基础,学生对学习直线自然轻松了许多。

二、 质疑讨论,深化理解。 “学习了三种线,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质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质疑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权和独立性。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自己解决,教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增强了合作的意识,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产生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 民主平等,激发学习的动机。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同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将更会主动、积极,更富有创造力。学完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后,我让学生在五秒钟内过一点画直线,比一比能画多少条?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的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画射线,从无数条中选区出其中的两条,组成角,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找“角”、画“角”,你还想学习角的哪些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四、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角”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积极构建新知。汇报时,学会质疑,学会分享,学会反思,达成共识。根据活动角的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紧接着比较边长短不同的角,先让学生猜猜,然后验证猜想,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精心设计。逐层提高。 学数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体验数学价值。本课计划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一层次,找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在比较中强化对特点的理解。第二层次,判断练习,通过辨析比较,进一步强化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层次是提高开放练习,通过数“线”、数角,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我说课的主要内容结束了,相信我的教学设想,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构建成新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谢谢!我的说课完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