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3-21 15:03:37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课题

做为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而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经典诗文,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当然了开展经典诵读,更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

二、 说课题教学的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诗,因为古诗教学就是“三分悟,七分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入境入情,“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三、 说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实施

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初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直接深入到学生内心,揭开朋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古诗的情境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法。“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古人送别三部曲,既折柳、饮酒和唱诗。抓住“柳”字,让学生感受渭城柳色的样子,来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接着围绕千古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中的饮不完的酒来表达两人的深厚友情。最后进行配乐朗读《阳关三叠》,进而师生同唱《阳关三叠》一曲。

3、引背。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感悟、配乐朗读、想象等形式,再加上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读诗方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在一遍遍的诵读声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之际,不断诵读进而达到课堂上背会这首诗。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教师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活动练习课,此内容为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区别形近字、我能填、我能读三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完成“万花筒”、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读、议、做,完成语文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的勇气和毅力。

4、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我能读为本节的重点。

5、教学难点:根据图画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对“知识万花筒”、积累词语将采用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为落实重点采用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法;为突破难点,我会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将读、议、做相结合,以活动和展示贯穿整堂课,寓学于乐。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区别形近字”:在教学这个版块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写、比较、区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必交给他们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

2、教学“我能填”:这一板块重在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成语的规律,激发他们积累成语的兴趣。然后通过拓展,积累更多的词语。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积累,积累对于孩子们的写作、阅读理解都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想,语文老师应该更多地重视孩子们的积累。

3、教学“我能读”: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孩子能够从文段中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在平时课外阅读当中,很多孩子都是囫囵吞枣,最后雁过无痕,什么都没得到。所以,我想,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勾画,标注等方法去把握课文,向孩子们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4、课时作业。

《站起来》中作者把小男孩摔跤时的动作描写写得很生动,我布置学生学一学这种写作方法,试着写做某件事的过程。这样,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仿写,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我认为,这样对于孩子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都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设计当中还有许多不完满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此处隐藏890个字……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③结合文中语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句子,体会孩子们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④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大声叱责时的画面,相互交流。

(4)小结过渡:

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把自己当做巨人,读一读第9自然段。

(2)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读,想象巨人醒悟后的心里活动和神态。)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①巨人明白了这句话,你明白了吗?

②肯定有创意的回答: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要唤来春天,就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2)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这个时候的巨人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梳理揭示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4、美读最后一段。

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让我们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嬉戏的情景,配音乐)?什么音乐适合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孩子和巨人共享快乐的情景。

三、拓展深化,总结升华。

1、教师: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教师: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板书出示)

我有幸读了故事原文,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3、同学们,把你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也试着创编成一条名言。播放歌曲《分享》。(学生练写,有时间就交流,没有就利用明天早读时再交流)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巨人 任性 冷酷(冬天) 孩子

善良 宽容(春天)

分享 快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学参考中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将心比心》一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将第一条教学目标改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这样要求更具体,重点更明确。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所以我将第二条教学目标改为“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针对我们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已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别人回答中的长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将第三条教学目标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落实手段

为了达成第一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向别人请教。检查朗读时请学生提醒难读之处,有重点地进行领读。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相机指导朗读。

3、三次引读结尾段,希望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了达成第二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时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结合朗读指导,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结尾的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为了达成第三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自己解决读文关。

2、自己感悟文中感动之处。

3、交流时以自己站起来发言为主,老师点名发言为辅的形式进行。

三、教学困惑

困惑一

“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

  困惑二:

请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对部分爱表现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会频频把握机会。但对那些平时就不愿发言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真的被课堂所遗忘了。这又该怎么办比较好呢?

四、教学反思:

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给学生留下“帮助人求回报”这种印象,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有学生说自己没钱坐车,有同学主动借钱给他。这时我追问他:“你帮助过他吗?假如他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办?”学生的回答是“他曾经帮助过我,我也会帮助他。”还是有钻入课前所担心的圈子之感。假如当时我能换一个追问对象,问问借钱给他的那位同学,问他为什么会主动去帮助别人,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