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05:23:47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

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二课时,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有些不尽人意。

下来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开始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我明明可以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来改善当时的课堂氛围的,但是当时的我却什么也没有做,一直就是按照我自己的进度来讲。

以至于到最后,学生的兴趣已经降到一个极低的点,整堂课的氛围就显得有一些沉闷。其实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篇课文,可是由于我的没有调动,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导致今天的这堂课上下来很不满意。

下午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我特别选择了这篇课文的课后的小练笔来作为讲课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但是在孩子们的通力合作下,我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这堂课我叫学生围绕“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一句话来写一段话。首先让学生抓住这一句话的关键词“鸟儿”还有“歌手”,那很明显是要写鸟儿的声音。那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成为歌手呢?鸟儿的声音会有哪些变化呢?

孩子们回答鸟儿的声音可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还有一只鸟儿和一群鸟儿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于是我交给学生两个写作的角度,第一个角度可以先从一只鸟儿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歌一样来写,然后再写一群鸟儿发出的声音又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一样。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不同种类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写。

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当一只鸟儿在那里独唱时,那声音叽叽喳喳的,是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当一群鸟儿在一起合唱时,森林里就开始了鸟儿们的大合唱,那声音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高,有时低。就这样,从一只鸟儿独唱一直唱到鸟儿大合唱,那声音多么洪亮,多么美妙,我真喜欢鸟儿们的歌声啊!

围绕一篇课文上了三堂课,感受却大不相同,时好时坏,像坐过山车一样绕了一圈。上课可能也有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3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和学生相互强调了上课的规则,整堂课如果一次手都不举那将会被扣操行分。举手次数有一次或者两次以及三次以上的分别将有不同程度的操行分加分。

上课时,由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来导入,请孩子们听听,从这些声音当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能是因为课堂一开始的声音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从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两排词语。在请两个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并且在第一个学生教读完成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甚至有一些吵闹,于是我就借助出示的词语里面的三个词语来提醒孩子们。这三个词语分别是“温柔”、“感受”、“激动”,我提醒孩子们读的时候,不要太激动,声音不用那么大,可以稍稍温柔一些,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些词语。这让我想到了李主任讲的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教学评价相结合。

在讲到“琴”这个字的时候,出现的词语是手风琴,我随机抽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琴类,学生一一列举出了有小提琴、钢琴、电子琴、胡琴、竖琴等等。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这也是受李主任讲到“花”这个字的时候的启发。在讲授给“花”组词时,可以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玫瑰花、菊花、太阳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些都是花的不同种类;接着问学生你见过哪些颜色的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红花、白花、蓝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是不同颜色的花;还可以问学生花由哪些部分组成,有花瓣、花蕊、花籽等等;最后还可以问学生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像花但不是花的东西,比如火花、水花、心花等等。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的训练。

在讲我会写的生字的过程当中,我摒弃掉以前的我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变化成了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分享。首先让学生观察所有生字的结构,将生字的结构搞清楚并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并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在我觉得有必要范写的生字上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进行书空。

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课堂氛围非常的愉悦,整堂课上下来也很流畅,自我感觉很舒服。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一开始被我调动了兴趣;第二,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第三,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引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对课文的读还没有进行一个基本的回顾。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4

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

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

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机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学会这种写作手法。这篇课文语段优美,要让学生把2---4自然段流利有感情的背下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5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 ……此处隐藏4232个字……我们读文章的意义是读懂,那么搞懂每句话的意思也好,找关键句也好,都是为了读懂而服务。因此,读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找关键句本身,而是通过找关键句的过程,理清楚句子的意思,如果有关键句,那么用上这个找到的关键句来概括段意,有的段落甚至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提炼。三上还没有概括的要求,那么就应该是能说一说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找关键句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我们读文章的目的就是读懂文章的意思,能借助关键句把一段话的意思说清楚,而不是去不断印证文章是不是围绕着关键句来写的。

我也不确定我的理解对不对,所以暂时先记录下来,留待日后继续讨论。不管怎么样,能有这样的跨区研讨,是相当幸福的,能有小伙伴这样一起捋一捋思路,很多东西会在讨论中变得清晰。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饿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

1、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不够。

2、在备课方面没有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过渡语过于生硬,不能起到引导作用。

3、上课教师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应对措施:

1、在平时上课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2、上课前对教案多钻研,设计教案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备课时要注重细节,过渡语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学情。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0

本课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会背诵第2—3自然段。

《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与实践》中有关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细化标准。

正确: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流利: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

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出文中人物心理、态度、心情、精神、认识等方面的变化。

以上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朗读要求以及细化,根据学段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唱读、不指读;第二学段要做到读准停顿、不词化。

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语言非常生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先布置了预习,课上小组内检测朗读情况,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熟读课文。这样一来,对课文的朗读目标达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只能把课文分解,先进行第二自然段的熟读成诵。

班里有三四个女生朗读很好,让她们范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不准影响发挥的情况。看来,预习的作业需要制定一个评价标准了。

其实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他们知道“微风”“狂风”的区别,在朗读的时候也会想要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区别,只是大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我带着他们读。

先让他们克服每个字的节奏一样的问题,一句一句、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们读,我朗读让他们边想象边跟着我不出声读……反复几遍之后,集体朗读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接着进行了5分钟小组内赛读,看谁能背下来。5分钟后,有13人学会背第二自然段,但是在背诵的时候,朗读要求很明显又降低了。

经此一课,对于朗读目标的落实有以下改进措施:

1、制定预习检测标准,让学生能自我监测。

2、课堂上多领带学生进行朗读,把朗读要求以及标准让学生掌握熟练,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3、多布置一些片段背诵,让学生经常练习,使背诵和朗读达成一个水平。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1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一.教学效果:

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处: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我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后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合了一节节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