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光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灯光教学反思1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片主题课文,文章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上课时,通过检查生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圈画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 定格最动人瞬间,感悟大英雄情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但在课堂上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很多应该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我都自己总结了,浪费了学生提高的机会。另外,课堂上情绪转换过于快,高昂的语调让学生不能很快理解我提出的问题,没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还有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本次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其中有许多的不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去探索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因为我坚信——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灯光教学反思2在课上,我采取了这样的教法:首先,抓住大问题: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你认为郝副营长是怎样的人?默读3_11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句旁写批注。接着,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站起来汇报。学生站起来汇报学习成果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着学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回报,使大家一起感受事情是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从而体会郝福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想到,学生站起来就抓住后面及其关键的句子来谈体会,如果我打断他,不合适,随着学生去走,也不合适,于是,我让学生把他们找到的句子都读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序地理解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抓住“沉思”、“憧憬”,让学生想像郝副营长在想什么?
使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多么渴求能够在灯光下看书,渴求那和平的日子,为后边郝副营长点燃书,为后续部队照亮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笔。接着,体会抓住“千钧一发”一词体会郝副营长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后代在灯下看书,过上幸福的日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营长,多么值得我们歌颂的英雄。我们能够享受着温暖光明的灯光,过上今天这幸福的生活,是许许多多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灯光教学反思3时钟随着孩子们的欢乐声慢慢地走着,活动室内到处弥漫着阵阵快乐的味道,原来我们刚在进行的是科学活动《舞台灯光师》。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前我把教室的窗帘都拉上,活动一开始,我请小朋友们了解了手电筒除了会照明外,还会哪些本领。在了解手电筒不同的本领之后,我请小朋友进行第一次玩,通过玩一玩,看一看,发现手电筒光的秘密,有的小朋友所光像鸡蛋,有的小朋友说很多光在一起好象演唱会,还有的小朋友说像一个会变的球…当我出示手中2张不同的玻璃纸时,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猜测着当玻璃纸蒙在手电筒上会怎么样?带着这个疑问,我请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制作彩色灯),探索其中的秘密。我观察着几组幼儿的探索情况,发现他们都相互说着自己的发现,有小朋友发现了映射出的光中的图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光的颜色变地不一样了,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光有深浅、明暗等。同时我发现幼儿对探索这一环节特别投入,不少幼儿还用不同的玻璃纸来试一试,发现了很多的奥秘。因为在幼儿的操作中我发现准备的玻璃纸中所折射出来的效果比我预想地有一些差别,于是接下去的环节我进行了集体游戏“踩光”,在踩光中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最后在几位小朋友的合作照射下,观察着光团变化中的秘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因为时间的关系活动延伸到了区域中去,让孩子们继续去探索光的秘密。
活动结束后,首先我觉得孩子们很投入,活动气氛非常好。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活动在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探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我提供了玻璃纸、皮筋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我觉得这种形式灵活性很大,同时也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说、动、看、玩等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活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这几个字。
灯光教学反思4推荐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歼灭、夹住、凑合、电钮、爆炸、焦急、璀璨、聚精会神、震天动地千钧一发。
二、理解重点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三、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时,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一是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是导引点拨,品悟课文;四是拓展生 ……此处隐藏6486个字……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灯光教学反思13《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战斗故事,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讲故事的内容不能清楚完整地概括。大概是由于这个故事稍微有点复杂,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的缘故吧。于是我在此我为学生进行了提示,战斗前,郝副营长( ),战斗中,郝副营长(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 )。这样,难度降低了,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哪句话出现了多次?每次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想到了什么?本来我打算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但是我觉得小组学习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一部分学生的确是积极参与了自学,但是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只听不动脑,更有甚者,他们连听都免了,趁着这个机会偷玩!
于是我在这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出笔在书上批注,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想,课堂上,应该给足学生自由朗读,静静思考的时间。学生貌似聚精会神地在自学。
我特意走到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身边,问他第一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呢?他随口回答,“郝副营长!”我急!你读读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自然段,读给我听听。学生读了。“这时你认为是谁说的呢?”“记者!”我更晕。“别急,你把这个自然段反复读几遍后再回答我!学生在我的注视下开始朗读了!最后他终于回答:“是背后的人说的!”终于对了,我舒了口气!接着我让他展开想象,背后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个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丰富的,他说可能是广场上散步的人,可能是参观天安门的游客,也有可能是专门到天安门广场上观灯的人说的!然后我继续引导他,你说此时他站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可能看见了什么?……就这样,我用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引导他学习了第一次出现“多好啊!”
这篇课文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我用了两个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课文学完。
通过走近这个学生的自学我发现,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一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少数学生的惰性,他们从没有利用自学的时间仔细读书,认真思考!
课堂上就应该提供每个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机会。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实在是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课结束了,但是,这个问题久久在心头萦绕!
灯光教学反思14《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此外我还缺乏自信,言谈举止中甚多犹豫之举,另外对过渡语和课堂的及时评价预设不充分,致使课堂上不够游刃有余,给人以战战兢兢之感。
灯光教学反思15回顾《十六年的回忆》一文的写作方法,今天学的课文《灯光》在写法上和《十六年前的回忆》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来比较中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与《十六年前的回忆》表达相似之处。交流中学生能准确说出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写法。
写法相同,但课文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交流中体会到郝副营长一颗火红的心——革命胜利了,孩子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习了。在这颗火红心的驱使下,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他才会-----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点燃的书本发出的火光,灯光有什么联系呢?有了革命的火光,斗争的火光,胜利的火光,才有了灯光,光明的灯光,幸福温暖的灯光。探究出灯光的含义,灯光是郝副营长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是革命的信念和理想,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在内容情感积淀到一定时,学生交流喷发出对灯光的理解。
又是一位多么好的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勇于牺牲,我们深深地缅怀他,自由展示读句,说句子表达心情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