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3-01 18:26:25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5篇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 幼儿讨论:

B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探究问题: 1.这些纸是否来源于生活?各种纸

2.是否能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生活中纸的用途?

3.当幼儿生成出重的纸沉入水里,轻的纸浮在水面上时,

4.老师是否要回应?(是否需要预设集体活动)

需要的理由: 1.关于吸水性的问题

2.解决沉浮的问题

的话: 沉浮是否与纸的吸水性有关?

孩子有出错权,应避免出现误导的实验

怎样回应: 一:包装鲜花

二:滴水(在各种纸上)

三:看谁爬得高

四:用布和纸进行比较

根据孩子的经验、角度来想。

做中学目的:

让孩子学会比较、观察事物,关注生活,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话:

做中学的任务:三个层次

认识社会

学会方法

体验科学的性质(以事实来说话,以数据来说明,以逻辑为目的,以怀疑为出发点)

做中学不仅仅为了解决知识点

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决定了他选择今后的生活方式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也要做中学,错误的经历没关系,但不能有错误的结论。

:用布和纸进行比较

通过纸,想到生活中有许多和纸有相同特性的东西

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纸的特性,学会比较不同的事物,建立事物和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疑问:

根据生活的需要来设计出各种纸为生活服务,人和事物的关系,人很聪明

的话: 1.是不是每个生活中的问题都要设计活动,是不是每个生成的问题都值得用做中学的方式进行。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对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不如不说。

2.做中学只能案例研究,做中学是项目,发现现有的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幼教科学教育服务。体验科学性质,需要案例讨论。

3.需要讲究科学的态度,不讲权威。平等互动才能形成研究。关注收获。

下一步:带好孩子们的问题来研讨,真正成功的案例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进行。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狮子的了解,激发喜欢狮子的感情。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狮子的趣事,小红旗若干面。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里有许多狮子的趣事,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看哪些小朋友知道。

二、师组织幼儿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抢答。

(一)规则:

1.教师做裁判员,出示问题。

2.每组有10秒钟讨论时间。

3.每组幼儿讨论后可请一位小朋友回答。

4.每回答对一题,小组获一面小红旗。

5.小红旗多的小组获胜。

(二)问题:

1.狮子的尾巴又粗又长,尾端还有一团球状的褐色毛。那么,狮子的尾马有什么作用呢?

①沾河里的'水喝。②赶虫子。③奔跑时,保持平衡。④散热。 (3)

2.雄狮常常为争地盘而打架,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打架呢?①相互怒视。②大声吼叫。③用利爪攻击对方的脸。④用头撞击对方。 (3)

3.狮子最喜欢什么气味呢?

①花香味。②猎物腐烂的气味。③大象粪便味。④鱼腥味。 (3)

4.狮子为了不被高山兀鹫抢走剩下的食物,它会使用什么办法呢?

①用树叶掩盖。②始终守候,不会离开。③用沙土掩盖。④在食物上撒尿。 (3)

5.狮子怎样喝水呢?

①用舌头表面舔食。②用舌头向后卷着舔食。③用舌头弹着水面喝水。④直接把嘴伸进水里喝水。 (2)

6.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刺猬时,会怎么做呢?

①用利爪剥皮吃掉。②吞下整只。③先拔出其身上的刺后再吃掉。④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3)

7.如果狮子和老虎搏斗,谁会赢呢?

①老虎的胜算机率会多一些。②狮子的胜算机率要多一些。③相互躲避。④打成平手。

三、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关于狮子的一些趣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绳子、小剪刀、笔、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乒乓板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在不移动盘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况下,把球从这个盘子运到另一个盘子里呢?

2.请幼儿将实验设想记录在“我的办法”一栏,然后与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实验并记录:

“活动室里有许多材料,你们可以先根据刚才想的办法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结果记录在‘实验结果’这一栏。其它的材料你也可以试一试,同样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实验情况。

①幼儿讲一讲:“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②教师记录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

12后1页它幼儿帮助解决。

③引导幼儿发现:

两个材料协作可以运球;

改变材料形状可以运球。

三、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怎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们一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启发幼儿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提出小组统计要求:①统计要全面清楚;②相同的方法只要记一次。

四、游戏:“运球比赛”

1.引导每组幼儿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既快又方便的运球方法。

2.每组推选1名选手运用选择的方法进行运球比赛。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后的科学教育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纲要》的科学教育目标也强调要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不用手也行》这节课就是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怎样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从一个地点到运到另一个地点。整个过程没有蕴藏深奥的科学道理,而是让幼儿在问题中通过实验设想、实验验证、记录结果等环节积极寻求答案,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使用的材料都是他们身边较常见的日用品或学习用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但却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稍加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材料是有层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能直接运球,像杯子、夹子等,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实验的成功。另外我们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动脑思考才能实验成功的材料,像绳子、铅丝等,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善于发现,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脱下舀;还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做中学”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孩子们想到了脱鞋、用嘴吸,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并不符合要求,但这都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情不自禁的表现。

孩子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游戏材料,我们老师也要善于从环境中寻找教育资源。“做中学”非常注重孩子对自己实验过程的表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让每个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今天,各位老师的到来就是我们非常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让小朋友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发展了他们大胆交往的能力。

除了讲述,记录也是孩子表达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培养孩子尊重科学事实,系统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小组统计是新授,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记录要既全面又清楚,从小朋友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合作的还不错,初步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