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压强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压强教案1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关于压强教案2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 ……此处隐藏10199个字……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关于压强教案8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