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观后感1最初看这部电影,是起源于对邵氏武侠的热爱,对尔冬升狂热的喜爱。
所以这部电影里,首先我想说的,是唐玉很帅也很美——一种符合原着的阴柔之帅,一种带着阴柔的美。虽然扮相和服装个人感觉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原着里穿女装的戏份,不过这个角色真的让我感觉复原了原着的那个“唐玉”,可谓“演活了”。
再说到主角赵无忌,赵无忌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实在阅人不多,难说个清楚。我的感觉就是,他拥有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男人的理性和负责,却比许多人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潇洒与帅气,使得他更惹女人喜爱一点。古龙小说里的许多人物,仿佛都是如此——潇洒,洒脱的感觉。再加上一份独一无二的“家恨”,一份独一无二的复仇的责任,使得他真的无可复制。赵无忌,从来仅此一人。
可能是因为先看了这部电影再看原着的关系,对于唐羽的喜爱,无法消歇。然而,翻遍原着,却发现,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敢爱敢恨、为爱可以付出一切的小女子,最后却也葬送了唐家,改写了唐家的命运。
被赵无忌的潇洒和帅气征服,在小女子的喜爱多于理智的情况下,便简单地相信了赵无忌。若要说唐羽真的那么草率吗?我觉得一半是女人的头脑发热,为爱不顾一切——更何况就别之后重逢赵无忌,不想再失的心情,一半是唐家向来阴险狠辣的作风没有太影响她,她也有一份属于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的简单。
但是,却因为这种女人的爱,糊涂,心软,万劫不复! 舍不得心爱的赵无忌就这样死,她宁愿一时失看他远,也断不想永远地失他。看到那段的时候,我早就知道,她不会真的杀了赵无忌,女人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愚昧的! 然而,没有死的赵无忌最后带着自己的大风堂一干人,歼灭了唐家堡。唐羽自然无颜苟活,无颜再面对唐家堡任何一个人,因为如果不是她的心软,唐家堡不会就这样没有了,她以为自己只是负了唐缺,却不想负了甚至葬送了整个唐家堡。
再说回赵无忌,赵无忌是爱过唐羽的,我坚信。唐羽不同于泼辣的千千,也不同于现在可谓是“绿茶”式软弱无能、毫无智慧的卫凤娘,是一种简单、单纯、善良的明艳之美。但是,卫凤娘在新婚之时的自杀,家恨与儿女情仇之间的抉择,他只能选择辜负唐羽。我会想,如果没有这些包袱,他会不会和唐羽双宿双栖,做一对简单的情侣?
可能会,可能也不会——赵无忌向来有些风流。
原着里,最后并没有结尾,是留白的,给人无限的空间。只写到赵无忌与上官刃相遇并得知真相的那里戛然而止。而这部电影却给所有人一个想看的结局——邪不胜正,正义取胜。但是,却也富含深意——善与恶真的有那么明显的界限吗?即使是唐家堡的人,难道就没有善良可言?人性的善与恶真的绝对吗?
答案是否定的。
楚原导演的好几部电影最后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也一样。其实,所谓的“名门正派”也会有人性之中的恶。
经历这一切的赵无忌最后看破红尘,回到活死人的那片清静之地了,从此远离江湖恩怨,只做个简单的人——纵然漂泊。
电影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却也压断了人们读书之后的思考空间。使得千年不变的主题“邪不胜正”再一次被贯彻。
如果可以,我想知道,赵无忌若不能成功,故事又会怎样……
作者夏天的果汁
电影观后感2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教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孔子》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很多故事精彩情节,但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由于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由于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和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由于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由于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由于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管理的很多办法,具体的感想如下。
1:要有一个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团队。在这部片子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了宣导孔子的礼仪文化。对孔子不管贫穷、富裕、始终如一的追随者他随他。这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非权力影响力。
2:通过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在这部片子中孔子宣导的文化就是礼仪。并不是以暴治暴。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加上我们维也纳酒店有事一个服务行业、想我们的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3: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现在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理想。在这部片子中孔子为了宣导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颠沛流离18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着长立志。
电影观后感3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因英法联军的暴力而感到愤怒,更为清政府的腐败而感到伤心。
圆明园全园占地面积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国具有 ……此处隐藏8364个字……》杂志实习为契机引出时尚界光彩照人的生活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安蒂在荣升为第一助手后面对卸妆后的米兰达,在遭遇婚姻失败之后的疲倦,或许这时才稍稍显露出她作为一个人(不光是女性)尚有力不从心的一面。但这样的场景不过只是某个瞬间,才一眨眼,她又马上精神充沛自信满满地出现在镁光灯闪烁的公众场合了。安蒂在面临男友离开,目睹艾米莉被迫与自己互换角色后的惨状,尼戈尔欲取而代之失败后的失落,还有其他竞争者的算计与觊觎,她在时尚之都的巴黎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好莱坞相似类型的影片大都采取这个叙事策略:先展现光彩奢华让人目眩神迷的一面,然后揭露其背后的黑暗与冷酷,片尾以人物的最后取向给观众以道德方面的教育。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到驾轻就熟,以至于观众以为完全是自己主动认同了影片的观念。片中最后,安蒂离开被记者们簇拥的米兰达,一路向前走,来到喷水池旁,手机响了,魔鬼上司又要向她下达命令,她轻轻一笑,这时候,全世界的观众都认同她将手机丢进了水池中,果然她就是这样做了。真的不得不赞叹好莱坞的娴熟技艺能将一个这样陈旧的故事讲得这般引人入胜,能让观众产生如此强烈的认同感。
电影观后感13简爱因为父母很早过世了,所以从小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正因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正因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是正因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能够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理解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务必要离开。
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此刻这样疯狂时所理解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之后,她风餐露宿,历经磨难,坚强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最后被牧师圣约翰收留。之后简爱得到了叔父留下的一笔遗产,并把它分给了圣约翰一半,最终决定回去寻找真爱。回到庄园,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个疯女人放了一把火,烧了整个庄园,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选择留在了他的身边照顾他,和他长相厮守。
电影观后感14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和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己,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电影观后感15什么是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我又该怎么做?
前几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关于残疾人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励志电影——《绽放》。看完后,我除了感动,还稍许有些惭愧。
有一个女孩,她双目失明,却弹得一手好钢琴。她去找工作,却屡次失败,只因为她是个盲人。可后来,她的琴艺和努力终于被发现了,做了一名音乐老师,她终于可以弹琴给别人听了。电影中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残疾人,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放弃自己,反而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想在舞台上表演。为此,他们努力奋斗,不管有多累,有多苦,都肯为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最终,他们在舞台上实现了目标,在舞台上绽放了他们自己,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也让我们知道了残疾人比我们更坚强,比我们更能吃苦!
我很惭愧,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居然比不上一个残疾人,我毫无看不起残疾人的意思,只是我真的发现我还不如他们,他们很伟大,我却很渺校他们都能为自己的目标而流汗、流血地付出一切,我为何不能呢?况且,现在的我毫无头绪,很迷茫,不知目标在哪。我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了,是时候定下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之付出了。让这些身残心不残的残疾人做我的榜样!
看完这部电影,我特意去查了“绽放”的意思。绽放,就是花朵开放。这些残疾人就好比花朵,他们绽放了自己,绽放了自己的生命之花,如此绚丽,如此多彩。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想为他们鼓掌。
成天挂在嘴上的是梦想,努力达成的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