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感言

时间:2025-04-16 11:01:28
家访的感言

家访的感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有时会因某件事或某个人而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感言中。那么你知道感言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访的感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访的感言1

“访万家”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通过这几次的家访,深深地体会到: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家长、教师就是一个教育三角,这个三角沟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打动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的家长整个忙于生计外出务工,极少在家照看、督促孩子。一回家后,就从各方面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能弥补对孩子的爱。殊不知正是这种种,养成了部分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使得我们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在家访中,

家访感言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家长都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深为身为一名教师而自豪。当然高兴之余,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肩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家访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每想到此,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学生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的感言2

  20xx年12月14日,星期一下午放学之后,当我听到班主任秦晓兰老师和许长青老师要来我们家家访时,让我十分感动。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了解和亲近我们的孩子,给了我们做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当老师来到家时,我看得出孩子非常开心,同时也非常紧张,其实我们家长的心情也一样,想说的话是千言万语,但由于时间紧迫,许长青老师先是说了说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对于优点和有进步的方面,就像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吝言辞的大加赞美,而对于缺点和不足,也是委婉地指出,并适时的提出了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议——要孩子在家多看课外书,胆子要变大一点,要勇敢地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等一些温馨的话语。在谈话之中,老师温柔可亲的语言,孩子信任的目光,最后和我们全家合影,使得整个家访气氛温馨可亲。

  短短的几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两位老师连水都没喝一口就急着要走了,他们还要去另外同学家去,望着他们迎着寒风消失在夜幕中,我们感慨万千,学校和老师对待我们的孩子如此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让我们怎么能不放心不满意呢?秦老师和许老师用实际的行动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让我们从“心”开始吧。

家访的感言3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一是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任。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棱角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四是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大多是八零后,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交给老师接一切ok,再加上基本上都育有两个孩子,两口子都在打工比较忙,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 ……此处隐藏7958个字……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的发展。

家访的感言14

本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一共访问了十五家,在访问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想在这里一一道来。

第一,我最想说的是心酸。以前我都以为我自己家就是一般家庭,条件什么的都是一般,家访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比那些孩子们生活条件好太多了。当我东问西问找到八(3)班干雄家里时,看到他家我真的差点掉下泪来,永远不用锁门的房子,因为根本就没什么可以偷的,家徒四壁这个词用在他家真是非常贴切,永远也晒不到太阳的房子,不开灯根本没法看清东西,就这样的房子还是租的,可以想象家里有多穷!所以当我对干雄说要到他家去家访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怕老师嫌弃他家太破烂啊,平时干雄脸上总是脏兮兮的,衣服也好久都不换,看了他家,我真的觉得好心酸啊。干雄家是我访问的第一家,第一家就给我了一个震惊,再看后来的学生家里我都觉得还好,不过最好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二室一厅,所以说我们这一带的孩子家里条件都不算好。

第二,学生学习环境不够好。且不说有个独立的书房,就连书桌台灯什么的都是奢侈品,我记得七(3)班肖冲家前面卖水果,后面就是一间房,她睡觉、吃饭、学习、看电视都在一间房内,她的父母只有睡在搭的阁楼上面,有几个家里条件稍好的学生才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很多家里做小生意的就是前面做生意,后面挂个帘子就是睡觉的地方。而且周围的环境也不好,干雄的邻居对我说,干雄经常被周围那些不学好的孩子叫出去玩,有时候还和他们一起去偷东西,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有道理的啊,但是他爸一个人拖着个孩子,能搞个温饱就不错了,哪里还谈什么为孩子学习营造环境呢?

第三,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或者要求不合理。大部分的家长都在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能给他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天去上学,不给他们惹麻烦,至于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这类话他们都是不信的,还有的家长呢,不知道他的孩子接受能力真的很差还期盼他们考高中甚至重点高中,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却是不切实际的,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心中都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对孩子提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会为达不到而感到痛苦,进而会厌学。

第四,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希望通过在外培优来解决。现在每个培训机构都办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却没看到孩子们成绩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往往是家长一看孩子成绩不行了,赶快往培训机构一塞,期望就此找到了阿里巴巴开启宝库的咒语。在我家访的几家里,对孩子

有所期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了外面的培训机构,甚至有的家长坦言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在培优上面花了几万块钱,几万块钱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效果甚微,就是说这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他们都觉得只要成绩不好就培优这点就是个错误,就好像一面没有做好刮灰等基础工作的墙,你往上面刷再好的乳胶漆都是徒劳,总有一天会一块块的剥落下来的,所以当孩子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吼吼地往外送钱,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把学校课堂上面都弄懂了成绩不可能不好。记得有一个小孩曾经很神气地对我说他一直在外面培优,问题在于他的成绩,唉,不谈也罢,搞了半天在外面培个优都能给人带来莫名的优越感啊!可是在我看来,还是成绩好才是最好的啊!

第五,穷门养娇子。应该说我访问的孩子里面没有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在孩子的零用钱上面吝啬,每天3—5块是最差的,10块钱的并不少见,一般都用来买零食,这点我最为反感,首先那些零食吃着没多大营养,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其次给孩子养成了这种吃零食的习惯,但最不好的还是让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随随便便地乱花掉,孩子还一点都不心疼,觉得是理所应当的,问及这点,家长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孩子要钱都是尽量满足的。我家访的孩子里有好几个家长都说孩子在家非常任性不听话,可是那些孩子在学校都还是很温顺的,说明什么,说明在家都是娇惯了的,但是在老师面前大家都一样,所以就很听话了,当有的家长说:“老师啊,我的小孩只听你们老师的话,我们说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所以你们要好好管教啊!”我就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他们的威信就是在一些无原则的娇惯中慢慢失去的。但是也有几个孩子充分体现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有几个家庭里有两三个孩子,甚至弟弟妹妹还很小,所以他们过早地承担了家里部分的家务,这样的孩子在家往往能孝顺父母,照顾弟妹,在学校也能尊重老师,承担自己该做的劳动,看来,让孩子们早点知道生活的艰辛,勇于承担生活的担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家访完后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种无力感,以前有学生说在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是无法改变命运的,我爸爸是卖鱼的,以后我也会去卖鱼,我总是很真诚地对他们说,但是上天总是会把机会送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不然你们会后悔的,不管他们是不是嗤之以鼻,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对他们进行这种教育,教育他们热爱书本,教育他们感恩父母,教育他们珍惜这一段美好的初中时光,我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进步路上的推动力,总有一天他们会知道我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好。

家访的感言15

20xx年下乡暑期实践结束了,在这为期15天的支教中,我们青树四队共家访过30个学生,我和队员去过8学生家。

在家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在这几天中,我们是去支教的,对孩子们来说,我们是他们暂时的老师,对我们队员老说,这只是一次社会实践,可在学生和家长眼中,我们就是老师,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大学生的待遇,而是一个学生老师的待遇。我们作为大学生,而且是非师范类的本科生,在我感觉是没有资格该孩子们当老师的,被他们老师老师的叫,整的很自豪,又有点心虚。在老乡家,听着那些孩子的家长对我们的嘱咐,没有一点把我们当学生的意思,此刻,我们已是老师!现在国家让老师体罚学生,我们支教队也规定不准体罚学生,但这个法则在这儿的老乡在眼中是错误的,他们相信“鞭杆底出人才”所以,当我们去了他们家时,那些学生的家长就会一再的嘱咐,这孩子要是不听话,你们据打他,他不好好学习,你们就打他,他要是给你们惹麻烦,你们就打他。从他们简单的言语中就可以体会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很单纯的愿望!而且,不管他家有几个孩子,他们累死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是拼了命的供学生读书。

另为一点就是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很难走。在古道小学,大部分学生上学是半个小时的行程,可有近一半的学生行程在50分钟以上,我们家访时,有些路途较远的还得选体格较好的女生,并且要一个男生带队才行。古道小学建在靠山顶的地方,而还好多学生要经过一个平时干涸的河才能去学校,遇上雨天,他们是既要过河又要爬山,要是大雨,家长根本不敢让学生去学校,这样的条件对孩子们真的不公平,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真的无力解决。

古道,希望这儿的孩子们都走出这个艰苦的山区,或是改变艰苦的条件,走出贫困!祝愿他们!

《家访的感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