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高考作文汇总八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 篇1“放水抗日”风波:别让“断章取义”断了理性后路
前女乒国手王楠的老公郭斌,因在“9·18”当天发了条曾在日本酒店“放水抗日”的微博,而王楠也在微博上为其点赞,夫妻俩竟双双成为近期舆论场中的“网红”。
只是这“网红”当得尴尬,惹来诸多网友群起攻之,轻则称其为“非理性爱国”“不节能环保”,重则斥其为“没脑子”“智障”。在“叫骂”和声讨中,一场舆论“狂欢”呼啸
而过。不过最近两天,剧情反转,一些细心网友发现,原来被一些网站刊发、被无数网友转发的那些让人上火、觉得“脑残”的话,不过是郭斌微博原文的一部分,是被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了。
看吧,这才是微博原文。注意,原文中最后一句划线的话——“其实这没用!咱得多方位加油!”有没有最后一句话,意思大相径庭。难怪不少网友看到完整版微博后感叹:错怪了“郭同学”。人家虽然“幼稚”过,但现在是一种自嘲、反思,还是很积极正向的。
我们尚且不知,微博中划线的那关键态度,为什么会在一些网站和网友的转发中被剪裁了,但回顾整个事件乃至舆情的发生,值得反思。
实际上,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一纸言论掀起的风波,在今天并不鲜见。往往当很多人落入“血案”和风波渲染的激烈情绪中时,剧情却常常反转,许多网友因此感慨:被事实“撞了一下腰”。比如六小龄童“被过世”,我国锂电产业“被亏损”,上海购房信贷新政“被出台”看似不起眼的字句、随手而发的消息,既能击溃一个家庭,影响一个行业,也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危机。
一条断章取义的小小消息,竟如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产生意想不到结局。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两个因素尤其需要重视。一方面,由于人们的猎奇天性,名人八卦、劲爆内幕、激烈冲突、离奇故事常常在舆论场上有天然的“眼球效应”,导致一些网站和网友为夺眼球而罔顾事实,为赢点击而不惜争当“标题党”。另一方面,互联网塑造下的现代传播体系,使得今天的信息发布和扩散更快捷、更高效,成本也更低廉,因不实信息产生的舆论杀伤力,也超过了以往。无论是年初的上海女逃离农村故事,还是广为流传的“残酷底层物语”;无论是洪灾期间以讹传讹的谣言,还是被吹捧上天的“德国防洪神器”,都教训深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就像这次被断章取义的“微博事件”,在网友和一些媒体的主动核实中,还原了真实,还了当事人清白,也显现了网友的成熟及互联网的自净功能。但终究,这个话题消耗、占用了不少社会资源,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莫名之灾。从这个角度看,如此低级的“风波”竟能产生,并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这也提醒我们,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面对呼啸而至的各类信息,每位网友不妨让消息在言论市场中多飞一会儿,跟贴点评表态时不妨多想一会儿,转发传播时不妨多慎重一会儿,从而避免被不实内容蒙蔽双眼,走向极端。
而作为掌握着大量资源和话语权的信息平台、媒体,在构建理性的舆论空间过程中,显然也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变革时代,信息平台和媒体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并未减弱。很多时候,他们是“源消息”提供者,反而借助新媒体、自媒体进一步放大声音、提升影响力。因此,一旦信息平台和媒体忘记了最根本的责任,放弃了最基本的专业精神,而只是专注于雷人的标题、添油加醋的细节、刻意取舍的转载、挖空心思的虚构,走向“眼球经济”,带来的消极后果可想而知。
少一些眼球效应,多一点职业精神;少一点恶意传播,多一些责任意识;学会一事当前,先问事实、再断是非,才能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天空多一些晴朗。
高考作文 篇2【题目】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题】
可从“是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内涵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外延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是什么样子的”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不是什么样子的”。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中外教育中‘学习探究’的异同点是什么”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相比昔日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现今‘探究式’教育的进步之处是什么”“未来中国教育中的‘学习探究’会是什么样子的”等。
可从“为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为什么要提倡真正的学习探究”“真正的学习探究对于兴趣的培养、个人的成长、人才的塑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等有何价值和意义”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为什么需要遏止虚假的学习探究”“虚假的学习探究对学生的快速成才、教育的健康发展等有何危害和影响”等。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为什么‘学习探究’在有些国家落实得较好,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落实得不够理想”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为什么随着教育史的发展,社会必然会呼吁‘学习探究’时代的到来”等。
可从“怎么样”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实践层面论说“我们该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自己或他人是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的”“学生、家庭、学校、国家、社会该怎么样做才能使真正的‘学习探究’落到实处”等。第二,可从认识层面论说“怎么样看待与评价现今的‘学习探究’”,可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范文】
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
有调查者说:“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但我经历的却是另类的课堂探究,这是应试教育下流于形式的课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国式过马路”,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重视。
我来揭秘一堂探究性实验课,带你走进真实的“探究”课堂。高三学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实验题,你以为老师会让你动手做实验、找数据、做分析、写结论吗?这是奢望,探究实验与你无缘:老师让你翻到某页,看课本上的某一段话的提示,然后开始讲解关于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指出易错点。讲完后,老师让同学们“实践”――做题目。“啊咧,老师,不做实验吗?”“都高三了,哪还有时间做实验啊!你是小学生吗?会做题就够了。你不想考大学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 ……此处隐藏6032个字……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要知道,弯路其实只是多了距离,而位移总是那么多。
8、假如我是树叶,无论有多么强劲的风,我不会停止在风中飘旋,我不清楚下一秒我会飘向何处,无论飘得有多高或多远,我会坚持下去,坚持自由飞翔的主旋律。即使无伴,也要无悔。
9、漫卷杂碎的纸画,花季的烂漫无从落寞,泪珠悄然滑落,宣纸渐次晕染,幻化做一朵黑色的玫瑰,憔悴易逝。那些年,轻描淡写的青春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人生如梦,蓦然回首早已叶落花凋,人去楼空。
10、生活就像一张白纸,从不告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生活就像斑斓的彩色灯,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生活又像夜晚的指明灯,点亮了前程似锦的道路,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1、黄河滔滔,历经九曲方能一泻入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勘探队伍,一路披荆斩棘,曲折回环,才完成心中的梦想。这正如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条平滑的直线,弯路无疑将会是它别无选择的主旋律。
12、生活迷茫时,不要怀疑,不要犹豫,在生活中的决定只不过是你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人生就想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是当你走到最后才会发现原来中途的“坎坷”只不过是你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而已。
13、隔窗听雨,琐碎的音乐,听出了生命的禅机,悲壮与不悔,让人心碎的思乡留恋,苦愁的离别,真挚的想念……刹那间全都交汇在这深情的雨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14、“弯路”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溃它;“弯路”是竞争时的伙伴,在竞争中并肩作战;“弯路”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人生与“弯路”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会失去“意义”。
15、人生的旅途是漫长的,是充满挑战的,是坎坷艰辛的。需要我们去磨练自己,升华自我,在挫折中涅盘,浴火重生,变得更加耀眼夺目多少,迎来更璀璨的人生。
16、在漫长的生涯旅途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将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和看坎坷,这是上天安排磨练的一种方式,我将于战胜,打败这些艰难和险阻。
17、我爱这秋,爱这秋赋予花草的宁静,爱这秋赋予学校的魅力。更爱这历史悠久,博学,神圣的魅力校园。我会珍惜在这学校的所有时光,享受这学校的博学。
18、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然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又何尝不是呢?
19、生活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惊喜与意外,当我们惊喜时总会忘了意外,意外时又忘了惊喜,其实它们是同在的你只要记得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当快乐时别昏了头脑,因为乐与悲挨的很近,快乐时别忘了苦过的日子,悲伤时想想憧憬的未来。
20、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21、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着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高考作文 篇7幸存者偏差
你废话很多
脑袋里装着些什么
选哪个颜色
选到你就该是定则
就算有差错
漏洞也没人会晓得
要恶意揣测
要将其他全部消抹
是你还是我
忘记了其他不存在的如果
多余耳目应该全部剥夺
都太偏颇
若习惯活在真空中
这样的表演或许会动容
幸存之后
就只剩下一种未成熟的轮廓
记住现在是只剩下千分之一的我
被抓住的沙
留到最后不愿放下
独一无二吗
作为唯一标准回答
是你还是我
就算明知道这些都将崩塌
依然骄傲活在每个刹那
毫无偏差
若习惯活在真空中
这样的表演或许会动容
幸存之后
就只剩下一种未成熟的轮廓
记住现在是只剩下千分之一的我
若习惯活在真空中
这样的表演或许会动容
幸存之后
就只剩下一种未成熟的轮廓
记住现在是只剩下千分之一的我
渴望能活在真空中
这样的表演也能够动容
幸存的你
拥有着只属于你的完美轮廓
而非像这样只剩下千分之一的我
高考作文 篇8两年前的冬天,我们搬家了。新搬的房子有个小院,正对着我的卧室。院子里匍匐着细长的秋草,霜白的墙上爬满了荆棘。但这是我第一次拥有小院,那种兴奋满足的情怀,驱使我将其清理一新。四角摆上了水仙,插上腊梅的枝丫。
寒风凛冽的一天,正在伏案的我听见小院中有清脆的声响——两只大胆的小麻雀落在院中。也许因为寒冷,也许由于小院的清新,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眸子,大胆地与我对峙,终于在角落的空调下安居落户了。
生活的沟通与信任,尽在不言中。和它们的友谊愉快轻松。
然而有一天,我听见了它们躁动不安的鸣叫。推开窗,看见一只灰白的野猫伏在墙头,冷漠地立着。我赶出去,摆出一副震慑的架势,一手还拿着一碗鱼。那猫没有惊惧,没有讨食,静静地看着我,身影晃动间,下了墙头。
那天晚上,月亮又圆又大,像猫冰冷的眸子。
后来,那猫仍会光顾此处,鸟儿依然躁动,但我会定时送出食来。猫很有原则,不过目光变得有些温柔,但从不让我抚摸,保持着一种尊严的友情。
然而有一天,一家人离开家去苏州。四天后,我怀着惊恐不安的心情冲回家——南京在下雪,猫儿没有我喂食,会不会将鸟儿……我猛地推开小院的门,焦急地搜索。可是大出意料,鸟儿安然无恙地依在一起,呢喃着。我大奇,四处寻找,发现猫正睡在空调器下,饥寒交迫。
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那是比冬日灿烂的阳光还要更明媚的情怀——鸟儿由于对我的信任,没有别择它处;猫出于那尊严的友谊,顶住饥饿,没有伤害我的朋友。这种没有交流的默契简单而真挚。为了这份默契,它们要承担饥饿甚至死亡的危险。而我有机会从中搭成了一架信任的桥梁,这是多么幸运。
其实每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的不就是这份信任和默契吗?即使是在功利的社会,美好的情感也是不会消失的。人与人之间有时只要多那么一点真挚,那么一点忠诚,就会拥有精神的升华。而我,将炽热地、满怀希望地去追寻这种情感,去追求一份熠熠闪光的人性。
我久久地伫立着,小院墙上的荆棘仿佛开满了星星似的花。那花儿轻轻摇动的时候,我看见自己和猫儿、鸟儿,静静地陶醉在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