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3-04-09 18:27:36
关于高考作文汇总十篇

关于高考作文汇总十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

终于,我还是没有忍住,在一个失眠的夜里,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号码。

原来,他没有关机,可是我却不想跟他说话,拨出去听到嘟嘟的声音后,我就赶紧挂了。因为我没有勇气去说话,我也不知道该跟他说些什么,还不如不说。

没想到,他却打过电话来了,我的心砰砰直跳,纠结到底要不要接,最后我还是坚定的没接。既然当初选择了离开,干嘛还要回头呢?自己走自己的路不是很好吗?

一个月来,我承认我过得一点也不好,很多时候我真的都熬不下去,快要崩溃了;我不知道哪儿有这么多压力,我改变的失去的都太多了,好多事情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我也无力抗拒,只能哭完了再爬起来老老实实继续走下去,因为我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生活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顺心就会暂停,你再怎么伤心,再怎么难过,再怎么无助,生活终归要继续。回首跟文杰的点点滴滴,真的是痛大于乐,只要是个女孩,我相信都会选择离开,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明明知道跟他没有未来,我却深陷以至于拔不出来。

他的一个电话依旧还会拨动我的心弦,就算是吵架,我依旧想见他;就算不说话,我依旧想见他。我多次骂这样的自己,可是,又能怎样呢?他改不了,同样,我也改不了。

过了大约一周的时间,他还是打电话来了,其实,他已经猜到是我了。我把电话挂掉了,果不其然,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非得有人接才罢休。我禁不住这样的纠缠,还是接通了电话。

“不想接我电话?我想你了,你呢?有空吗?出来聊聊吧!”他说。

“呵呵,想我?你根本就不爱我?爱的话会在一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不联系你,你会记得我吗?你觉得玩一个人有意思吗?伤害一个人你良心上过得去吗?……”那一刻,一个月的委屈全都迸发,眼泪不受控制的留下来,“为什么这样对我?不爱我就不要再纠缠我,我真的很痛、很痛,你没有心,不代表我就是石头做的心啊!”

“你说的什么话啊!又犯神经了!我真的爱你,你的脾气让谁受的了啊!我不爱你的话会一次次来找你吗?有些事,你不懂。”

“你的世界我不想懂,我求你别再联系我,别再找我了,我的世界容不下你!”我吼叫道。

“我真的想你了,出来咱们见面谈谈好吗?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改的,你要觉得不满意,在离开也不迟啊……”他哀求道。

明明知道这是他的甜言蜜语,明明知道不应该相信他的话,可我,还是信了!

一如既往的,他在我家楼下等我。“去哪?”他问。“随便走走吧,咱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吧。”我说。

下了车,我俩走在漆黑的公园里,彼此说着想说的话。“你明明爱我,为什么不见我,还不承认,你就是死撑!”

“爱你又怎样?你能给我想要的吗?我要的只是平淡的生活,可你呢?”

……

这样的争吵真的够了,说再多都是废话,我狠不下心离开,只能这样跟他走下去。

这次,我依旧选择原谅了他。

争吵过后,他背着我在公园里走,笑,打闹,那一刻,真的好想时间静止,就这样该多好。他的拥抱,依旧是那样的温暖,他的吻,依旧是那样的霸道、深情,所有的一切我都无法抗拒。

跟他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我就想这样平淡的走下去,文杰,真的不能这样走下去吗?我只要你在我身边,有你就好,别的我真的不在乎。

明明知道一夜过后,一切又回到现实,回到他再次消失的世界。我又能怎样?既然跟他断不了,我只能选择顺其自然,不去多想,他来找我,我陪他就是,不找我,我就工作、学习,除了这样,我别无选择。

高考作文 篇2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时,只有审题正确,才能拿到基本的分数;否则,文字基本功再好,也要砸锅。从命题作文到一般材料作文到今天的话题作文,应该是在审题上一步步降低了难度。但审题同样不可忽视。 不少学生正是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造成写作上的失误,从而留下深深的遗憾。那么,面对考场作文,我们如何快速审题立意呢?

一、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抓“话题”

不管“话题”前面有没有材料,话题作文的核心一定是“话题”本身。审题立意时,应把重点放在“话题”上,而不能受到材料的干扰,有时甚至可以不管材料。材料只对审题立意起提示作用,能引导考生快速而准确地切入话题,但材料绝不是审题立意的重点,更不能由材料来确定写作重点。如20xx年广东卷,虽然所给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富有哲理意蕴,但考生依然不能把审题的重点放在材料上,而是应该着力挖掘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所蕴涵的命题指向。该话题是一个动宾短语,立意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动词部分,行文要突出“雕刻”的过程;雕刻的对象——“心中的天使”,是一个偏正短语,“心中”是重心,可见,天使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自己内心的产物,是自己孜孜追求的对象;“天使”比喻象征美好的东西。分析挖掘话题的内涵到此,就一定能够做到准确立意。

(一)观点型话题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审题重点应研读“话题阐述”部分,因为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本身更重要。

2、写作指导

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一点见解,用来拟制为话题作文的“话题”,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观点型话题”。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为话题,20xx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是很典型的“观点型话题”。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不能违背、不可偏离。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写记叙文,要能够反映这个中心;写议论文,要能够论证这个中心。遵循观点、线性前伸,是“观点型话题”写作时必须花工夫思考的问题。

3、例文评析

作文材料: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解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 ……此处隐藏8068个字……扑火”的虫子就会成为灯下鬼。这就是“飞蛾”扑火,但我认为未必是自取灭亡。

灯是夜晚照明之物。飞蛾不顾一切的扑向灯火足见其向往光明,飞蛾为光明的理想而死,可谓死得其所了。

人们大多会把“飞蛾扑火”引伸意为自不量力,自取灭亡。飞蛾为光明的理想而死难道能说是自取灭亡?实现理想是要代价的,飞蛾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光明。这是难能可贵的。小小的飞蛾就甘为理想而死,这精神难道不让人佩服吗?

在我看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人具有飞蛾扑火的精神。

古代中国的万户为了实现人类的飞天梦想,不惜生命的代价坐上绑满火箭的椅子,最终不幸身亡;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电之迷,在雷雨天放风筝招引雷电;诺贝尔一家人为了研究炸药,搞的家破人亡……太多太多的事例!

实现理想是有代价的。难道说万户、富兰克林、诺贝尔他们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性吗?但是他们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飞蛾也是一样,着就是理想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信念和理想让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怕在追求理想中付出代价,而这些人的理想最终只能是幻想罢了。飞蛾却甘为理想而牺牲,飞蛾和这些人比可以说就是天壤之别了。

我要为飞蛾鸣冤!它不该背着这个“自取灭亡”的千古骂名!正是飞蛾的这种“扑火”精神成为我们不断的去为理想而奋斗的不竭动力!

高考作文 篇10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那些美食,以及背后承载的故事,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味蕾,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一时间掀起观影热潮。

在商家的努力下,朝夕间那些曾深藏在大山深谷中的味道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些人为那些家乡美食的画面感动不已甚至泪流满面

有人说:“买来的那些东西吃到嘴里完全不是原来的味道!”

有人评价说:“电视节目真是这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东西。”

也有人感叹:“地球人已经拦不住商家的手掌了!”

......

就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想,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师.阅卷详解

本题现实色彩较强,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除了给观众带来味觉上的刺激外,还引发诸多连锁反应。本题由事实材料和相关评论组成,立意上可围绕《舌尖上的中国》为何会火展开;也可叙写那些与美食相关的故事,通过美食这个纽带拉近人心的距离,勾起那些美好的记忆,展现人情的真善美;可以围绕媒体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立意;还可以从商家的角度切入,既可以认可商家的做法,毕竟合理合法,也是一种营销的策略,也可以批评商家的行为,利益的铜臭味已经盖过了美食的滋味,利益的无孔不入是这个社会的常态,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总的来说,立意的角度比较多元。

素材.论据方向

选材标准:选材可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有关美食的故事,通过美食为切入口挖掘蕴涵期中的真善美;二是有关媒体影响生活的例子;三是商业对生活的渗透与影响。

《脚步》带来了这些家乡美味

“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脚步怎么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看多么的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方向。”很显然,《舌尖2》第一集《脚步》的这句话也是该集的主题所在。除了讲述各种为生计奔波在路上的人们的故事,第一集也带来不少观众的熟悉的“家乡味”,陕西的油泼面、臊子面,贵州的稻花鱼、丝娃娃,乐山嫩豆花......影片跨越西藏、四川、陕西、山东、贵州、福建、浙江、广东等几个省份的“经典”,体现了“人与食物迁徒流变。”

素材点拨:脚步匆匆,但不管人在何方,那家乡的味道却从未淡忘。食物,不仅只是果腹的材料,更是思乡的寄托。

别来侵蚀我们的精神净土

自20xx年5月10日起,包括长沙麓山寺、衡阳雁峰寺等在内的湖南29家寺院开始取消门票,免费向游客开放,以此抵制商业化。目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长沙麓山寺住持圣辉法师率湖南29所寺院的住持共同发起,主动取消寺院门票,以免费开放抵制商业化。包括国家级5A景区麓山寺在内,目前已有多所寺院开始免收门票。

素材点拨:在商业化的触须无孔不入,逐渐侵蚀文化精神的当口,这些有识之士给高歌猛进的“寺院商业化”以当头棒喝,还寺院以公共文化属性,难能可贵。

罗文舒

中国人向来在美食的领域颇有研究,中国菜系更是博大精深,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它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同时也唤醒了商家的逐利本性。然而,商品化的食物终究而无味。愚以为,唤起人们食欲的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事物背后的人情味(引材料,提观点。入题快而准)

在这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变得商品化、利益化。朝夕间,人们便可品尝到电视节目里的美食。然而,人们却觉得食而无味。在我看来,人们觉得食而无味是因为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与食物背后的人情、记忆产生共鸣。毕竟,商家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商家可以出售商品,却无法出售情感。食下留情,倘若没有亲身的体验,无论多么华丽精美的食物都淡然无味。然而,如果有过与节目中的当事人相同的经验,记忆深处有一种怀念的味道,那么即使是一颗糖,都能唤醒内心记忆,它会滋润你的心灵,带来甜蜜的感情。食下有情,情至深处。(美食承载着个人的记忆与情感)

食物并非单纯的味觉享受,更是情感的载体。不同的菜系代表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和记忆。食而无味,并非食物不是人类的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代人甚至一座城的记忆。西班牙竭力保护古建筑,不为其他,是因为这些古建筑有国家的记忆,有历史的凝聚。以物载情,重在于情。(食物承载着集体的记忆,与上文形成层次上的递进)

倘若心中有情,再普通的食材都能胜却人间无数。佛曰:世界本是幻象,人生本来无生。世上万物或多或少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没有什么永垂不朽,人生能留下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是在我看来,人的感情却不会轻易消逝,它如酒,年代愈久远,愈是香醇、浓烈,始终历久弥新。心中有情,即便是最普通的炒饭、面条都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令人不禁潸然泪下。食下留情,情存于心。(在次强调心中有情,食物才会有味道。)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人走茶凉,食物下的情感再也找不回了。正如汪曾祺所言:“步入冷径仍采花,花非昨日花,人非昨日人。”有多少人,年轻时以为时间还多,所以挥霍着青春,挥霍着身边的感情。然而,当时间流逝,有些东西却在也追不回来了,纵使拼命追寻,只能换来“曾经”二字。与其单纯地从外物中寻找记忆,不如回归真情,亲身去体验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大喜大悲(联系当下现实,发出呼吁。)

商品化的时代,商家能为你呈现大山里的美味,却不能售出人情和记忆,食下有情,情就在你我心中。(再引材料,重申观点)

佳作点评:审题准确,以食物所承载的情感为立意方向,中心明确,结构清晰而富有逻辑。作者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较强,条理清晰,说理充分,令人信服。语言流畅,富有表现力。

《关于高考作文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