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锦集十篇](https://img.hxli.com/upload/5863.jpg)
高考作文锦集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你很开朗,得知与我同桌似乎十分开心的样子,笑着和我说这说那的,典型的自来熟啊。我一边冷淡地应和着你,一边物色着可供我换位的人选。可待我全班跑遍,居然连一个跟我换的人都没有,你看我的样子,立马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了,是否需要帮忙之类的,我没好气地打发了你,然后自己一个人生闷气。
高三是学生们受难的日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绷着脸死命地学,我自然也不例外,只有你是整天笑眯眯的,成绩还居然名列前茅,这让我心里更加不平衡,对你也更加不予理会。心情好时还会应和两句,而心情不好时就直接把你当作透明人,而你却像没有感觉到我的恶意似的,依然跟我分享着你的喜悦,或许你只是想让我笑一笑吧,而我却觉得无比的厌烦。
我与你之间究竟要发生一些事的吧。记得那天下课吗?我正伏在桌上休息,你在与别的同学打闹,一不小心就碰了我一下,我心中无名火起,学习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种种不快统统向你爆发了出来,我用尽我所有的力气向你吼去,向你宣泄我的不快,而你却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一动不动地任由我的恶意像洪水一样将你淹没,你的眼眶中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而我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后一把将你那堆高高的书给推到了地上,像是你努力维持着的我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倒塌了。你仍旧没有说话,只是小心翼翼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生怕又触怒了余气未消的我。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你在高三下半学期就离开了校园,没能够参加你期望已久的高考,就在前不久我还收到了你祝福我的短信,言语中似乎还有着一丝歉意,我知道我已深深地伤害了你,真正应该道歉的人应该是我。
或许我们也再也没有什么机会相见,但请你记得我们那一段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希望你能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走得更远,望君珍重。
高考作文 篇220xx高考作文预测:人不敬与己不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70分)
俗话说,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俗话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写作指导】
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材料,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做到审题准确,就要切实读懂材料的基本感情倾向,借助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关键词,写作时一般不要离开提示语。这类材料的审题突破口有:
①从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如
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则是这个作文的关键句。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 阅读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的角度切入立意, 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③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此入手审题立意。
④从辨析关系入手。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析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
【文题解析】本题是两句俗语,且意思相反。考生要抓住前一句中的,“人不敬”与“己不正”,显然落脚点是“己不正”上。所以可以从,“自律”“正直”“道德”等方面来立意。后一句,强调人言可畏,考生可以从“坚持自我”角度立意,也可谈对“人言”的看法。本题也可联系两句,综合考虑来作文。
高考作文 篇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用规范汉字书写。
【文题解析】: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关于“无用之用”的文本
庄子与惠施关于“无用”的辩论不只一次,我们先从最简明扼要的谈起。在《外物》中,惠施直接发难。原文大意如后:
惠施对庄子说:“你的言论都是无用的。”
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可以同他谈有用。譬如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黄泉,那么人的立足之地还有用处吗?”
惠施说:“无用。”
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清楚了。”
以上这段数据在说什么?譬如一个年轻人在学校念书,这时学校以外的世界各地对他都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无用之地都消除的话,他在学校念书又是为了什么呢?他原本以为有用的学校至此也变成无用了。换言之,有用与无用之间不可采取二分法去切割,因为它们是相互为用的。
因此,任何东西都有用,就看是否用对地方。庄子在《逍遥游》与惠施再度谈到类似的题材。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他栽植成长,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它来装满水,则它不够坚固,无法负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开做成瓢,它又宽大得没有水缸容得下。这葫芦不可说不大,我却因为它没有用而打碎他。”
庄子说:“先生真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个擅长调制不让手龟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位路过的客人听说这件事。愿意出一百金购买他的药方。他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而已,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以赚到一百金,就卖给他吧!这位客人拿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好越国兴兵来犯,吴王派他担任将领,冬天与越人在江上作战,结果大败越人,并因而得到封地做为奖赏。”
他接着说:“能够不让手龟裂,所用的药方是一样的;但是有人获赏封地,有人不得不继续漂洗丝絮, ……此处隐藏1526个字……形象生动,表现了很好的语言功底。作者巧用第二人称,似与读者亲切交谈,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最后得分59分。
高考作文 篇7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想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则小诗的题目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再审读诗歌内容: “此岸”“彼岸”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在自怨自艾。
理解诗歌内涵后,应由此及彼地联想,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可以追问: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有,只要留心就可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一些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所以,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能迷失了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加珍惜,由此可指出:憧憬向往彼岸的“幸福快乐”,但更应该珍惜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立意角度:1.珍惜身边的事物;2.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3.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4.拒绝盲目的攀比、空想等。
高考作文 篇8有一个人出外旅行,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他站在那里束手无策。有一个人看见他遇到难处,就过来很爽快地把他背过河去。这个人没什么钱,不能给好心人适当的报酬,为此他过意不去。正为此事不安之时,他看到那个人又回到对岸,继续把不能过河的人送了过来。于是,他走到那人身边说:“我现在已经不再感激你了。根据我的观察,你有帮助任何人渡河的癖好。”可是当他回来时,那人却不再背他过河了。
思路点拨:英国有句谚语说:“受恩宜勿忘,实惠宜莫记。”我们常以为某些人的热心是他的天性,视为理所当然,这往往是我们对父母或朋友的态度。学习长存感恩的心,并且期待自己也成为能助人的人。人在受到帮助后,报恩是种责任,人要想在人类这个群体里生活,就必须常怀感恩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快乐,你的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高考作文 篇9如果说生命将是个奇迹,那么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懈的追求。
——题记
繁星点点
繁星点点,点缀了一条无尽的历史长河,它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神秘而又令人希望。
翻开历史的扉页,沿着时间的足迹一路走将而去,你看到了鲁班在山间发现了“有齿”的草后,突发奇想造出了锯子,你不禁感慨,啊,奇妙的世界原来如此有灵性!那么,你可有想到猫头鹰的眼睛,鸟的翅膀,鸭子的脚蹼?继而,你将看到无数精湛的建筑物威然屹立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它们留给了当代人类一串串问号。你可曾想过,赵州桥为何千年不倒?秦始皇兵马俑如何在地下宫殿被建成?埃及金字塔的沙砾来自何方?神秘岛的巨人又是谁的杰作?历史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富的遗产,我们又拿什么作为馈赠?
星光点点,我们生活在这“光”明的社会,却忽略了制造光明的勇气在慢慢褪出我们的脑海。
晨曦将至
晨曦将至,致我们所度过的每分每秒,它是生命的基石,不停旋转更替着的魔法,历史已成历史。人说,活在过去的人,终会被过去所抛弃。而聪慧的人类又怎会沉湎于过去的繁华?为了追赶晨曦的每一寸阳光,我们不停地奔跑奔跑再奔跑,任它狂风暴雨,任它高山大河,任它严寒酷暑,一切都抵不住那颗追求光明的狂热之心。马达带来了工业文明,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神主宰”的神话,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基础……
改变着,改变着,伴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来到了今天,我们迎来了新的光明,新的起点。
高考作文 篇10今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其中原生态歌手的命题对话给评委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原生态与高考作文。我倒怀疑这些选手的故事有多少真实成分,因为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今年的原生态歌手怎么有这么多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如果仅一两例,不足为怪,如果是这种现象普遍了,就值得怀疑了。比如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位藏族女歌手的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位歌手,但因丈夫的去世,声音便喑哑二十年。直到这次女儿参加这次比赛,母亲突然开口唱歌了,依旧美丽动听……这个故事太像故事,如果作为小说的题材,倒是一个绝妙的题材。我总觉得它不太像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它里面加进去了太多想象的成分。
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们的高考作文。我们提倡多种体裁的作文,提倡语言朴实无华、内容充实的作文,提倡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有的考生就专门投阅卷老师所好,编出一篇悲情故事,赚取阅卷老师的眼泪,至于这故事真实与否先不管,得一个好分数再说。有的考生为了得一个好分数,不惜以牺牲亲生父母为代价。好几年前,安徽就发现了不少父母双亡的作文,第一篇出现的时候,阅卷老师确实感动了,甚至对这位考生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分数自然不会很低,但到后来这样的作文出现了两篇、三篇、几十篇、几百篇……阅卷老师方如梦初醒,大呼上当。是这些考生欺骗了善良的阅卷老师们,欺骗了老师们的眼泪。
这样的作文在我们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中也不鲜见。
高考作文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创作,即便是创作,我们同学果真能具备很强的创作能力也算不错,也是值得鼓励的,问题他们也不是在创作,是在拷贝,一拷贝就走样,于是同一个题材,在我们同学笔下拷贝出不同的版本来,高考辅导《原生态与高考作文》。比如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作文:
这位女同学的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她一度陷入消沉之中,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于是她就去找她的好朋友林,林为什么这样开朗、快乐呢?于是林给她讲了自己的故事,原来林的妈妈也和爸爸离婚了,刚离婚那阵儿,林的妈妈脾气很坏,不是摔这,就是摔那,还常常无端地把林臭骂一顿,由于妈妈是这样,林也陷入烦恼之中,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变得郁郁寡欢。有一天,林一个人站在自家的窗前看着夕阳,人生不就像这夕阳吗?有着日落西山的时候,但第二天早上照样东方日出,光耀天宇。于是她书写了一块牌子挂在门前,上面写道:“抛却烦恼,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她妈妈一开门,抬头看到这样一句话,笑容终于回到了脸上,积久的乌云被阳光驱散,母女和好如初,妈妈变成了快乐的妈妈,林重又恢复了活泼快乐的天性。
这样的作文我第一次看到怦然心动,感到故事很好,构思又巧,但一连看到若干版本,作者换上了不同的名字,我就大失所望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高考作文能是真正的原生态,而不是充斥各种优秀作文选的假冒伪劣产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只要真诚,只要你认真地品味了,就能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感悟出一份美丽来。我们毕竟不期望下一次原生态歌手比赛时都是父母双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