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优秀高中作文合集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高中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高中作文 篇1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题记
曾读过这样一首诗“青春流逝的时候,回忆就是一种祭奠,在祭奠中,感谢珍藏。要哭,就哭出激动的精彩 ,要笑,就笑出成长的绚烂。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那时你年纪很小,尚不懂得青春,不懂得成长,只将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一场梦境,颇如神游太虚一般,迷迷糊糊的。
一至六岁:是孩子,就有权利选择做梦。
那些年,你单纯可爱,晶莹剔透。那时的你,很爱照相片,翻开那久已泛黄,却依然被父母珍藏在大橱柜里的相册,满满一本全部都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你。看着自己的样子,浅笑嫣然。那时的你,只不过是徘徊在中游地带,莽莽撞撞的小朋友,从没想过要领导别人,或者是管理别人。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着班长收发玩具,不喜欢争抢,不喜欢出风头,就连发玩具如果和别人的冲突了,从来不想去争夺,悄悄地换了一个。每当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就害怕得要命,因为,你实在太想隐藏自己的一切了。现在许多人与你交谈时,你会兴高采烈地说,“你是我的幼儿园同学!”而他们却没有一人认识你。呵,也对,一颗低矮的小草,哪里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光芒?一点痕迹?我原以为,我会一直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乐得清闲自在。
七至八岁:有些改变并非自愿,而是不得已。
那些年,你变了,你变得底气十足,你变成了所谓的“领导阶层”。这是你光芒四射的学习生涯的开始,也是你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从一个分界跨越到另一个分界的关键时期。不可以妄议这对于你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转折点,但可以说,这对于你的家人,父母是一个极大的喜剧,对于你自己,也是个不小的悲剧。初上一年级时,你不吵也不闹,老师把所谓懂事安分的你任命为了语文学习委,天天和同伴忙前忙后,成了办公室的常客,渐渐和老师熟络了,话变多了,迫于强烈的自尊心,成绩不知不觉便也
赶上来了。二年级,由于常常“伴虎”,所以老师的习性你甚至比班长还要了解,成绩也已经数一数二。老师十分满意,便把你的职位与班长颠倒了一下,仅此而已。你开始理直气壮地管人,趾高气扬地领读,学会了严厉的惩罚手段,动用“刑法”时一点也不心慈手软。
九至十岁:夏天的阳光如此灿烂,你却提前进入冬季。
那些年,你学业上的辉煌,不可一世达到了顶峰,你已经变成了老班长与数学学习委的结合体。与此同时,你心里的孤独,害怕也达到了同样的一个极端。其实可怜的你,从始至终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那样遭人排斥?其实可怜的你,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对?如果你知道,你一定会尽心竭力去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记得毕业的时候,你曾经问h,“为什么你们不能接受我?”h是你多年一起工作的学习委了,可与你不同,她有着强大的蜂围蝶阵,人格魅力非你可比。她面对你的问题,有些无奈地笑笑,“也许,是因为你成绩太好了。”你也笑了,不过是苦笑,敷衍,纯粹是敷衍,你心里其实比谁都明白,但你唯独可以做的一件事,只剩下苦笑了。
十一岁:豆蔻年华,懵懂情思
那一年,你喜欢一个男生,一个笑起来有着很纯净笑容,很让人着迷的男生。一个有些邪魅,有些幽默,有些自恋,有些喜欢炫耀,有些吊儿郎当,却是个十足潜力股的男生。短短六年,你们总是阴差阳错地座位分到一起,断断续续的,也许有四年了吧?他总喜欢制作恶作剧,一向正经的你却也经常成为他的帮凶。临别时,你心里别无其他遗憾,只是仍会偶尔想起他。这样最懵懂的喜欢,这样最美好的喜欢,人生中,只此一次,别无其他了吧?
十二岁:淡淡微笑,淡淡惆怅
去年,你迈入了初中的门槛,初中的新生活,充实而又繁忙,节奏如一曲热烈激荡的摇滚曲,稍一不留神,便会跟不上这极快的节奏。来到初中的你,面对现实,没有抱一丝纯真的幻想,便不再觉得太残酷、可怕了,坦然处之。原来,这种感觉早已在你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于是,再次面对灰色的同情与嘲笑,再次面对羡慕和敬佩,都置身事外了,至多只是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淡淡的微笑。因为你知道,行走在“考”的路上,无他选择,只有风雨兼程,才会守得阳光灿烂。
未来的你
在未来的时光中,你会改变,一直一直在改变,改变的路上没有尽头。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生活,向人生挑战,你会让自己不断磨练,直到臻于完美。
后记
在如梦如烟的往事回味中,我欣喜地发现,故事中的我在成长,我一直都处于寻找幸福的旅程当中。过去的曾经,都变成过去完成时,都付与这缠绵的怀恋中。
优秀高中作文 篇2——片段1
年幼的男孩,为了读书,远走他乡,到了城里。用了最低的生活费,尽管总被同学嘲笑寒酸,但他从不自怨自哀,我是来学习的!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放学回宿舍,点亮昏暗的油灯。拿出一叠高高的信纸,上面写满了字,记录了他每一天的生活,一直到今天,上面的寄信人都是一位收信人,但看着手里仅有的一张邮票,他沉默了,犹豫了……
最终,他挑出一张最完美无瑕的心,把里面的苦难和埋怨全改掉后,整个信变成了一个描写他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的信,可是,他真如此?站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家乡的方向,眼里溢出满满思乡之情。
——片段2
男孩长大后,与一位,同班的女同学相恋,毕业后,很快便结了婚,可是第二天,他便接到了通知,他要上大陆的彼岸台湾去促进大陆之间的交流,以责任为重的他,只好在第二天买了船票,乘船而去,在船上,望着妻子的方向,不停回放他们的相识,后来相知,相恋,到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想到,却为了自己看重的责任而远离她。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大陆的方向久久不能回头。仿佛,他看见了他的妻子还在岸边,望着他的方向流下一串串珍珠泪……
优秀高中作文 篇3我走出校长室,心里畅快极了。我觉得天似乎格外地高,地格外地阔,阳光也格外地亮丽,空气也格外地清新……此时的我真想面对整个校园大喊一声:“我也能有个完整的中学时代了!”但是,我不能,因为我还忘不掉那些心酸和难堪。
暑假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按假期通知书的要求安排好一切,带着人生的希冀准备重返校园了。我呢,由于家庭困难,二百多元的书学费还没指望呢。开学那一天,我好说歹说,妈妈只好东娜西借,给我凑了二十几元钱。抱着能念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我背上行李,踏上了去学校的山路。
开学快两周了,每天我都怕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尽管她对我很关心,说话时态度也很和蔼,但她一走进教室,我的心就发毛,不,具体地说是顺抖。我怕她向我收学费,因为我那“过几天爸爸就能给我送来 ……此处隐藏2130个字……时候常会听见有人说,烦透了读书。实际上的意思是厌倦学习,学习那些对他们而言枯燥的知识。可以说教科书装着老师所授内容。关于这类书,谈不上不喜欢,却也没什么特别可乐之处。从上学那天起,语文老师都会让我们多看点课外书。记忆中,除了高中一下子买了好几本名著之外,似乎买的课外书还不到三十本。说来真的少之又少。
不过,我想自己是极爱阅读的。初中时的阅读欲不知怎得突然爆发,每个礼拜都去图书馆借两三本看看,因为借书的数量有限,看完就和其他同学换。本来以乖乖学生自居的我,也在课堂上偷偷看起书来。下课十分钟也不放过。六角图书系类的几乎都看完了。记不得所有书名,只记得看的书很多很杂。小说,诗集,散文等等,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很疯狂,就像一只饿了许久的狼。对于书的作者,我很少在意。我想一个人写的书不一定自己都喜欢。挑书看,全凭感觉喜好而已。像郭敬明的书,就只看过两本。一本幻城,另一本是夏至未至。阅读这两本书的感觉,如今仍记忆犹心。书中的悲调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虽然我较为喜欢欢乐结局。但一般看的中国小说大多结局都不是那么美好。夏至未至里有这样一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是啊,在人来人往的一生里,就是他们,男孩,女孩,让我们渐渐明白所谓的人情世故。
累了,习惯读读席慕容的诗我可以锁住我的心,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她的诗总是能够带我走进一片安静之地。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体会过在自己极其疲惫的时候,捧着自己读过的诗集就可以让自己瞬间放松下来。
书究竟算什么?一叠纸,一堆字?显然都不是。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既像局外人一样看着书里人的悲欢离合,又像局里人一样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情到深处,我们就会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些主人公。就会恨不得替书中的主人公承受痛苦。
书之于我而言,就是个感情触发器。阅读书籍时,我的情绪常常不受控制。读到社会不公的事件,我会不禁地愤怒拍桌,伴着几句有损大雅的话。阅读马小跳系列的书时,我会不自觉的毫无淑女形象可言的疯狂大笑。一本穆林的葬礼让我哭了好几回,至今仍没有勇气再看一次。
始终觉得阅读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用多少时间去阅读它,而是你是否真正明白书中所说,或者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影响。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往往改变人的一生。阅读书籍虽然不能让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可是一本好书真正想表达的往往是生活的缩影。想要改变,就必须先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
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为何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最浅显的理由便是让我们肚子里多一点墨水。多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有思想。不失落自己的最好方式便是拥有厚实的思想。独立的思想越厚实,我们就越不会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想想自己从小到大,大多数的感动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属于别人的,而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确是屈指可数。人是需要有理想的,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上,这样厚实的思想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此看来,书之重要便不多言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不是生活在文革时期,现在我们可以自由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青春无价,流水年华。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给予梦想放飞强劲的动力,让我们的青春不留白。
优秀高中作文 篇7在我的亲人中,有两位善良的长辈,一个是父亲的哥哥----伯父,一个是母亲的哥哥----舅舅。
父亲在他的那一代人中,算是比较幸运的,也是最早从农村走进城的,不过那些年,像父亲这样刚进城的人,日子并不好过,没房,没土,没有祖根父业,有的是一群呦呦待哺的儿女,拮据理所当然。但再难过的日子也得过下去,所以直到十岁以前,我们是没有餐桌的概念的,那时多数的家庭吃饭就是在锅上搭一板(俗称火锅板),放个蘸水碗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了,小孩多的家庭,家里吃不起炒菜,那块火锅板,老人们锯了又锯,最后是锅有多大,板就有多长,逢人还要说,不是没炒菜,实在是摆不下。
适时,伯父是老家那个公社的秘书,舅舅是区食品站的站长,那些年,他们这些小官是没有特权思想的,不过捞点小实惠倒是举手之劳,我们家里,很多时候都有伯父、舅舅送来的肉、油和大米,年节的时候,还有鱼,记得有一次,伯父送来两条十几斤重的野生鱼,没吃完,母亲就熏干了放起来,再吃的时候,用温油慢慢的炸透,蘸点盐,那种香味至今难忘。其实伯父家也不宽裕,大大小小十个娃娃,人人都是吃饭的能手,但只要能弄点好吃的,伯父总忘不了他的这个兄弟。伯父是家中出了名的好脾气,对待后辈从不打骂,有时娃们淘得过头,他就是把手高高的扬起,但永远都不会放下来,那扬起的手,就成了伯父唬人的标志动作。
舅舅的性格要爽朗得多,农村的干部,工作方式比较粗放,那年头,喝酒是下班后最好的娱乐节目,舅舅喜欢喝酒,喜欢划拳,且拳声震天,哈哈的大笑声隔几条街都能听见。我们没少吃舅舅送来的油、肉,寒、暑假还要去舅舅那走动走动。那时觉得,舅舅当个食品站的站长,真的很吃得开,闲时上街,从街头到街尾,都有人拉进屋里去坐,煮面条,炸鸡蛋,上烧酒,吃完一圈就挨着中午了,再炒两个菜,接着又整,后来我才发现,赶场天杀猪,肉怎么分,仓库里的烟酒怎么卖,他心里早就盘算好了,难怪那些人都把他捧如上宾,敬为财神,我也是扯虎皮拉大旗,跟着混吃混喝。
父亲那一辈亲兄弟七、八个,只有伯父和父亲是一母所生,而母亲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困难的年月,其实谁家都不容易,但伯父和舅舅都是尽其力量帮助我们,也就难怪我们感觉伯父和舅舅要格外的亲切。
舅舅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性情豪爽,特别是思想开明,不封建,不落伍,八十多的年纪,照样和年轻人一起斗地主、扎金花。大前年,舅舅病危,我送母亲赶到老家的时候,舅舅刚抢救过来,看到母亲、大姐和我到来,往日的笑容又浮现在他脸上,见他气色有所好转,我给他讲了一个小笑话,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从来没有和我们小辈开过玩笑的舅舅,执拗的也要讲一个笑话给我听,表姐在一旁劝他少说点话,他居然说:我不说出来不舒服!讲完那个笑话,舅舅就走了,急剧的心肿大,让他只说了一句:这回是真的了!我按着舅舅的腿,在临终的那一刻,我感觉到舅舅绷紧的脚轻轻松开,仿佛放下了走过的这一生,断然的去了,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伯父今年八十五岁,脑萎缩让他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弱到极点,日常生活也难自理,前段最小的堂弟一家从四川回来探亲,堂弟给他洗了澡,剪手指甲、剪脚指甲,伯父像个小孩一般乖乖的坐在沙发上,任由堂弟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傻傻的、憨憨的笑着。堂弟一家要走的时候,伯父没有说话,看上去好像事不关已,但几滴泪水,从他的眼角轻轻的掉下来,看着让人心碎。那天拍了很多照片,每每回想起那温馨的一幕,总是唏嘘不已。
一晃,舅舅已经去逝三年了,按这边的规矩,三年以后,新坟就变成老坟了,守孝的也要出孝了,过了三年,一切过往都成旧事,再深的缘份,也要渐渐化作烟尘,以前每年给舅舅祝寿,是家里最热闹的事情,现在只有在清明时节,在细雨霏霏、纸灰烟火中祭奠那捧静静的黄土,回想起已经老去和即将老去的亲人,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亲情,就像种进心里一样,时刻翻阅,时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