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时间:2023-03-19 21:44:16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1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的确是一本好书,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而是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希望,对学生的希望,尤其是对那些所谓“差生”的希望和期待。而往往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心态才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结果。看似散文的漫谈,却透着许多教育规律和真知灼见,好比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感叹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和睿智。 从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

一、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就要真正使学生对自己、对明天、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心中有希望,因为希望只能靠希望来引领。其次,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希望期许学生。为许多人所共知的罗森塔尔效应恰切说明了积极的期许对于人的成长具有的“神奇的力量”。尽管学生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学生间各不相同的差异才构成了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学生千人一面的话,我们的工作会是多么的单调、乏味和无法想象。其实说到底,怎样看待学生中的差异特别是能否自然地接受学生中的不尽人意的行为和表现,是教师是否具有积极心态的一个标志。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教师总是将问题视为机遇;相反,具有消极心态的教师常常将问题视为困惑,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以不理想的结果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不是真的在故意违反纪律规则,即使真的有意为之,现在也一定处于一种痛苦悔过的心理情感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内心深处那“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助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处于“良心的自我责备”状态,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这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集体的荣誉以及对他人所带来的损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责”心理。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优秀”将不再是梦想。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2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一个世界,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则使我受益匪浅。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书稿。刚开始我不以为然,当我连续读了几遍后,回味无穷,有豁然开朗的愉悦体验。《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其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趣味性兼备。如果你正在奋斗着,憧憬着,它能助你一臂之力。开卷有益,朋友请随我一起走进托德·威特克尔先生为我们描述的教育新理念中吧。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中以“为什么要向优秀者看齐”作为引子。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懂得,感觉有时也能变成现实。如果有人说‘这是最差的一拨学生’,那他很快就会相信这句话。然后,他们就开始把学生当成最差的一拨学生来对待。不幸的是学生们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相应的行动”就是学生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想法,以成为最差的学生的实际表现验证老师“永远是正确的”。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同时指出:“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改变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其他感觉取而代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即为我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对学生的消极的期望而感到羞愧,惟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育人的人。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指出:“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对自己却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地希望校长完美无瑕,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辈都对自己五体投地。”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尖刻,它可能会使一些教师产生芒刺在背的不自在感。当我们初读这段文字时,目光竟如凝固一般地停留在了这几行字上,反复地品味着、思考着。品味和思考的结果是托德·威特克尔先生所言不虚。

作为教师,大都会经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即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每当此时,教师以何种方式和方法来处理是衡量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智慧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优秀教师面对这些行为时的一般处理原则是什么呢?《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师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为目标,而不成功的教师以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实施惩罚为目标。

当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时,优秀教师的选择总是考虑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这种行为的再度发生。既然不良行为已经发生,就是既成事实。此时,若是对学生实施惩罚,非但于事无补,相反还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将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苏霍姆林斯基语)。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避免不良行为的再度发生呢?

首先,要使错误成为教育的资源。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不是真的在故意违反纪律规则,即使真的有意为之,现在也一定处于一种痛苦悔过的心理情感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内心深处那“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助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处于“良心的自我责备”状态,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这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集体的荣誉以及对他人所带来的损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责”心理。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控制不良行为的策略。⑴、启发学生反思发生不良行为之前的心理过程,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这种心理状态时,就必须以某种信号——如反问自己“同样的错误还会重返吗?”“我曾经做出的保证失效了吗?”等——来警示自己,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不良行为的再发生。⑵、为“不良行为发生者”安排一位值得其信赖且品行端正的朋友和伙伴作为监督人,以便于在关键的时刻能给与提醒和帮助。⑶、“让庄稼长好是铲出野草的最好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发现和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断帮助其品尝进取和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光明面,减少头脑中的阴暗面,并且要用学生自己头脑中的光明去照亮自己头脑中的阴暗。⑷、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常出现不良行为者,大多是因精神空虚所致。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这种精神空虚的状况。而充实精神的首选办法当推阅读,靠阅读去滋养学生的心灵。读一本好书就是同心灵高尚的人在对话。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应该无限相信书籍在教育中的力量。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多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付出高尚中体验高尚的情感。⑸、有计划 ……此处隐藏3397个字……学过辩证法,其实用辩证法的原理也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存在着两面性的,只是我们如何去运用。具有良好的素质的人运用它,可以突出“善意”,发挥其长处;而素质不高者,却往往只能突出“谎言”的部分,东施效颦。

他还有一个观点:忽略也是一种智慧。其实不仅仅是运用在学生身上,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夫妻之间这也是一种智慧。忽略并不是不理或是冷淡,而是一种更高度的注意。学生有时候犯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个错误,而是想吸引我们的注意,如果这时候我们与之针锋相对,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所以我们就要无时不刻地使他们觉得我们在注意着他们,防患于未然。联想到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很多时候不也是因为我们不够注意才产生的矛盾、误会吗?我们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使周围的人对我们有了误解,我们也需要要用“忽略”的智慧来化解这些麻烦,而不要用一些“制止”、“反击”来解决,这只会让我们更加烦恼。所以我们要在产生矛盾、误会之前做好沟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使我们总是有着快乐、美好的心境,同时也感受者大家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与呵护。

“容忍小错误”也是作者推崇的一个观点。如果自己回家辛辛苦苦做了一桌饭菜,却被人挑三拣四,不是说这个菜咸了,就是那个菜油放多了,你还会有兴趣在明天再做一桌吗?这位校长对于自己的员工尚能如此,那么我们对于学生呢?反思自己是不是以前对孩子们太过苛责?虽然有“爱之深责之切”之说,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还有时偷懒、得过且过,更何况是十岁不到的娃娃。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只要他在进步,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走路呢?其实我们古人早有这样的教训,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可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不要被这些小错误羁绊住孩子们进步的脚步,打击了孩子们学习的激情,而乱了孩子的发展的“大谋”。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觉得意犹未尽,也许有人觉得根本是“沽名钓誉”,也许这样才更加有趣,有了争论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话题,有想法的人总要比没有想法的人活得更生动。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5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对学生发了一通脾气,因为个别学生总是不认真听讲,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小抠小摸不断,屁股像扎针一样坐不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了暴风骤雨似的批评。学生马上都精神起来,个个都抱臂坐端,腰板挺得直直的,像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这是我期望的状态,但不是需要我发脾气之后换来的。由此,我想到了书中的第4件事“应该对谁设立高远的期许”,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书中谈到“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待不是问题的关键,各种水平的教师都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自己有什么期许。优秀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对自己却没有高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的希望校长完美无瑕,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辈对自己五体投地。”这让我想起魏书生的话:“出现问题先找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无济于事。”每次看到学生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就常常在心里抱怨,抱怨孩子不争气,抱怨家长不管教,但从没想到抱怨自己。孩子们虽不是我生我养的,但我是他的老师,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呀!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我是不是应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沟通的方式,或是我做的不够好,还没取得孩子的信任,我似乎没有想过。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对学生有高的期望值,对自己则有更高的期望值。他们期望学生学得好,但更期望自己教得好,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生身边最具借鉴意义的模范和榜样。

所以,我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值,才有资格去期望我的学生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6

最近,我精心阅读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思考三个问题:什么造就了积极的课堂、谁是课堂的主导者、如何全面掌控你的课堂。

一、努力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

积极型的课堂氛围,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1、民主教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角色意识,尤其是注意教态和语气问题,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面容和蔼、语气温和,富有情感,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威严感”、“距离感”;同时坚决不搞“一言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以便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成功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设疑、练习时,问题内容的难度要尽量降低,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消除其紧张或怕答不出来而难为情的心理,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并及时予以评价、肯定。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间长了,就能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3、灵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前一节课是体育课,本节课不少学生较疲劳,没精打彩,精力分散;下午第一节课,有少数学生打瞌睡,思维处于低沉状态;试卷评讲课中一些学生因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等等,导致授课效率很低,教学效果差。此时教师要注意运用非智力因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排除干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

“反思”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但深深刺痛我内心的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反思的太少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实践更是寥寥无几。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反思教学做起来也并非易事,但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作用不可估量。不论自己的每一次否定和尝试是不是正确,首先要有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的对教育核心问题的逼近,可以称之为“反思的精神”;其次就是对教学事件进行反思的敏锐眼光——独特的思考角度,这是组成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而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登抵“金字塔塔尖”的秘密,就蕴藏在一次次的“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之中。

教师不仅要实践,还要学理论,更要用理论对照实践进行反思,今后我将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看作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敢想、敢做、勤学、善思,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