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时间:2023-03-19 18:26:54
【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罗尔德·达尔的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名叫查理的小男孩,与巧克力工厂主人威利·旺卡先生之间的故事。

在查理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工厂非常神秘,大门紧锁,从来没有人从大门进出过。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发出告示,他将邀请五位幸运的孩子参观巧克力工厂,全世界购买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奖券。查理就成为了一位幸运儿。参观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每个参观者都感到了无限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在此过程中,五个孩子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最早接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源于它的同名电影。电影中诱人的巧克力河流、可爱的小矮人、充满魔力的巧克力工厂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时隔多年之后,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原著时,除了儿时充满童趣的回忆外,更加吸引我的则是源于书本的文字和情感表达。

儿童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去描述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是这样一本经典读物。整本书在描写环境,刻画不同人物外形、语言、动作上,让我觉得格外出彩!

比如书的开头在介绍查理的家庭环境时,并不是单一的用“贫穷”来形容,而是通过多角度描写,来衬托出环境的贫苦。比如“这一家六个大人和一个叫查理·巴克特的孩子,全家住在一个大市镇边上的一栋小木屋里。”(通过居住条件描写)

“清汤寡水的卷心菜汤”“他们都巴望着星期日到来,因为这一天他们吃的东西虽然和平时吃的一模一样,但每个人可以再添一点儿。”“从早到晚都有一种肚子空空的感觉。”(通过饮食条件描写)“这四位老人家都已年过九十。他们皱缩得像李子干,皮包骨头像骷髅。”(通过人物外形描写)

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既让我们能更加准确地体会到主人公查理的家庭情况,又能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更加衬托出查理的单纯以及对家庭浓浓的爱,使得情感得以升华。

在阅读这本书时,第一次让我发笑的就是作者对第一个拿到金奖券的小男孩儿奥古斯塔斯·格卢普的描写。文中这样说到:“照片上是个九岁男孩,胖得像用强力打气筒打足了气一样。他浑身都是鼓出来的松软肥肉,脸像一个大面团,上面有两只小葡萄干似的贪婪眼睛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作者通过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将这个贪吃的小胖子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既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又精准地刻画了人物形象。“鼓出”“贪婪”“窥视”,这些词语准确地描绘出小男孩儿体态的臃肿以及他对巧克力的无比喜爱。这一段文字,堪称人物描写的范本。

这本书看似是少儿文学,但是书中对于自制力的描写以及家人之间亲情的守护,对于成年人也是生动的一课。

查理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源于他遵守规矩,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巧克力是孩子们都爱吃的甜食,为了赢得金奖券,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为他们的孩子成箱购买巧克力。就像奥古斯塔斯·格卢普和维鲁卡·索尔特一样。正是因为家庭条件太好,这两个孩子也被宠溺的为我独尊。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一个因为贪吃掉进了巧克力河,被吸进了玻璃管里;另一个则因为不遵守规矩,擅自进入果仁车间,伸手去抓一只小松鼠,结果被受过训练的小松鼠们,拖到了垃圾滑槽里。

故事中,每一个挑战规则,试图肆意满足自己的愿望而破坏工厂秩序的孩子,都接受了相应的惩罚。只有查理,规规矩矩地跟随着旺卡先生参观工厂,认真地聆听他对每一处介绍。小查理即便看到让他兴奋、好奇的事物,也都严格按照旺卡先生的要求,不乱动、不乱摸、不乱尝。或许规则教育就是罗尔德先生想向大家讲述的道理。

查理没有陷进诱惑的漩涡,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而当旺卡先生说要把查理带走,把全部的财产包括巧克力工厂都给查理,但是查理将永远也看不到家人时,查理毅然选择了亲情,选择了和贫苦的家人们在一起。查理说:“我不能抛弃自己的家人,即使给我再多的巧克力也没用。”

爱是永恒,是任何物质、地位、权利都无法换来的财富,这或许是罗尔德先生想分享的另一个真谛。

书的结语部分,写着罗尔德·达尔的一句话:“要是你心灵美的话,这种美就会像阳光一样在你的脸上闪耀,你看上去便总是那么可爱。”

希望以后,我能多读些他的其他作品,多从不同类型的书中汲取营养,努力做一个始终可爱的人。

《【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