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气质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气质论》读后感1
《气质论》中的桑德拉天生不容易照顾,入园,入一年级,入初中,反应都很激烈,幸亏桑德拉的父亲是位发展心理学家,判定桑德拉属于“棘手型气质”,然后应付自如。桑达拉的父亲还知道自己这种“棘手型气质”孩子在高兴时很热忱,充满了活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松紧结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有时灵活宽松,有时又非常坚定。我觉得桑德拉的父亲不仅是心理学家,简直就是位教育专家。而我们的身边,也不缺乏像桑德拉这样的孩子,可是,家长碰到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束手无策,稍有不慎,有可能会毁了孩子,而我在这届的一年级,就遇到和桑德拉非常相似的孩子,他就是我班的“韩国花美男”。
20xx级,当时我看韩剧正热,遇到一个像韩剧的花美男,小脸不大不小,非常标致,就是拒绝入学,每次家长送到班级,各种劝说哄他,可是家长前脚还没离开,孩子就追出去了,恨不能抱大腿地跟着家长回去的样子,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在孩子和家长“生死离别”之时,我一把握住了花美男,俺地个天哪,如果我知道我差点让他讹死了,就不会仗义伸手。
我拉着花美男的小手边哄边围着学校溜了一圈,还不行,我牵着他的小手手看老师正在进行的乒乓球双打,当时的打球的体育老师询问完情况之后纷纷献计献策,要让校长开除花美男,我一听,赶紧抓住时机把花美男领回了教室,借机让他表现乖一点儿,要不真开除了。
经过这一次之后,好像花美男好多了,当然,陆续也有过一两次不上学的情况,但都是很轻的情绪。后来,花美男乖了,但让人受不了的时候又来了,就是:酸。
我忽悠着孩子写字,学生都上套了,积极比赛好好写字,看谁写得好,但最关键的时候,花美男就会泼冷水,人家不但不写,我点他的名字的时候,他总是不紧不慢地撒娇一样地说:“我没有铅笔。”那语气之娇娇,那神态,简直是像喝了五瓶子醋那么酸歪,让听者直接吐的节奏。
于是,我直接拆穿他:“上幼儿园去,叫阿姨抱抱。”然后再学说一遍他的话,比他还会酸,观众都笑得肚子疼,他直接无语,但仍然是死性不改。不知什么时候,现在五年级了,花美男变成了正常人,作业完成,上课认真多了,各方面都很好。如果没遇见《气质论》,我还不知道我曾经遇到的这种孩子是“棘手型气质”,并且自己就这样无形地给化解了,如果早遇到这本书呢,可能处理起来就更轻松了。真是相见恨晚,并且这次是还没见上。
上个月买了三本书,结果感觉收获不大,于是这个月既忙得喘不过气来,又懒得买,在交读后感的时候搜了一下,试读了促卖的第十一章,才发现本书不错,于是一口气买了四本书,就是为了省运费而凑书,结果凑着凑着,书多了,可是先前选定的书又舍不得了,就花了129块几,我对自己也无语了。
《气质论》读后感2
《气质论》中的桑德拉天生气质与众不同,是属于“棘手型气质”,她不容易照顾,入园,入一年级,入初中,反应都很激烈,幸亏桑德拉的父亲是以为优秀的心理学家,深知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明白特殊的孩子应当怎么对待,深知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指导孩子的老师,给予帮助。桑达拉的父亲还知道自己这种“棘手型气质”孩子在高兴时很热忱,充满了活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松紧结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有时灵活宽松,有时又非常坚持。
而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像桑德拉这样的孩子,可是,家长碰到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束手无策,他们作为家长,却十分无奈。我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话就是: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我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脾气大得很,你帮我说说他吧。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时候的退缩,稍有不慎,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姑娘,在班级里几乎不怎么和别人家交流,动辄就说大家都不喜欢她,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稍微批评一下,立即哭得不成人样,就这样一个看似内向脆弱的孩子。有一天,她的水杯被人摔了,她哭了一下午,怎么劝也没有用,同学答应给她买个新的一样的,也要哭,总之仿佛为了哭而哭,放学哭出校门,见到她的奶奶,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哭得更加响亮了,一边哭一边打她奶奶,还说要去死。她奶奶一再做各种保证,保证买鸡腿,保证今天给看电视,保证今天去买裙子,保证买个更好的杯子。然后无奈离去。女孩子是一路哭回去的,而她奶奶就一路揽着她。
还有一次,这个孩子因为别人在聊天的时候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对方对她不怀好意,于是回家对家人说自己要去死,在学校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敌视她,在家里闹着要自杀。她的奶奶立即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安慰她,家里人的话她不听。于是我经过了解各种情况,明白了这个孩子的敏感所在。她经常会把内心的想法放大,而且热衷于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她的父母对她的内心从不深究,遇到情况也只是训斥两句便不再有交流。这样反而让她更加受伤,“受害者”的形象更加严重了。长此以往就完成了她这样的性格气质。
我仅仅几句话就知道这个孩子只是因为需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凸显自己而已,她在学校里是一个内向不起眼的存在,自己又不敢表现自己,但是又想要表现,于是就开始另辟蹊径,动辄要死要活,这样,就能够在班里和家里都得到些许关注。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由于社会整体育儿方式趋向的问题,很多这样的孩子并不能得到家长充分的关注与帮助,反而很多家长会把他们看做是累赘和麻烦。
《气质论》读后感3
初闻《气质论》,以为这是一本讲述人的“性格、修为”的书。再读《气质论》,才发觉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但是又包含了实验与调查实践的研究性书籍。
本书作者斯泰拉·切斯与亚历山大·托马斯做了一项开创性的“纽约纵向研究”,旨在对气质概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发现,婴儿、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气质特征对应着独特的个人行为特征。这项发现已经被广为接受,被视为行为表现心理机制的基础。
本书带领读者从概念,包括气质的定义及支持并扩展这项定义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气质及其对于各类相关实践与特殊群体影响的具体探索之中。
本书各章涵盖了了解气质的临床访谈和拟合优度在气质上的概念,还有父母指引,父母与儿童教育,学生行为表现,儿科实践,护理实践,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心理治疗,生理学研究,文化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内容。本书结尾对成长心理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展望。
初读这本书有一种云里雾里的迷茫感,听线上书吧姚老师的分享又渐渐清晰。印象最深的是对“拟合优度”概念的讲解。姚老师通过两个生动形象的现实中发生的实例,对拟合度优和拟合度差分别做了说明介绍。
通过这部分内容,唤起了我的思考。当面对“随和型、棘手型、慢热型”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时,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儿童必须怎样,儿童有儿童独特的、很难改变的气质。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给他提供一种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让其拟合度是优,渐渐的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告诉孩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孩子能意识到的时候,他是会试着改变自己,从来变的更优秀的。
生活中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最好提供一种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达到“拟合优度”,这样是非常利于孩子发展的。而且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有的不同的独特性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
此外,面对“棘手儿童”我们不能太过着急,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各种表现,并能够理解他,然后对她进行适当的说教,我们要做到“温柔又坚持”,温柔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帮他变的更优秀,又要坚持拒绝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当然,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不仅仅这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的“研究”思维,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让我对不同孩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气质论》读后感4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对新环境的适应很费劲,难以接受新的事物,在融入集体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有的对一些刺激性事情的反应很大,若是难以接受这类事物的变化,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来,不只是无休无止的哭闹,甚至对别人的安慰和劝解都打心底抵触;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合理的作息时间,本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到他们这儿就非常随性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使他们乐在其中……这些都让我们很是头疼。
最近读了这本《气质论》,从中了解到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气质论》这本书介绍了九种气质类别:1.活跃水平;2.节奏性(规律性);3.趋避性(接触或排斥);4.适应性;5.反应阈;6.反应强度。7.情绪质量;8.注意力分散度;9.专注度与耐力。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这些概念的提出对研究每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对有着不同气质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获得成长。
原本平时内向腼腆的小薛,自从写日记以来,也在自己的日记中展现了一番“真性情”:“吃吃吃,胖子的命根;跑跑跑,减肥的法宝!”竟然在日记中称自己“胖子”,看来他还有原本很难被发现的幽默乐观啊,这一句减肥口号真是让他在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又饱满了好几分。不善于说话,却可以用书面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成长得倒是挺快的。
小怡,一个不是很爱说话的女孩子,对学习也不是很上心,经常性地不写作业更是让人头疼不已。看似因为懒惰,实则或许又不是这样,毕竟那一次,她主动帮助值日生扫了地,还会用小扇子帮人扇风。若是懒惰,不该有这些举动才对。若是以后能将生活中的这份热心肠、这种勤快劲儿扩展到学习上,想必会更让人欣慰。
小周,一个教室里过于活蹦乱跳的孩子,一个常常出现在我笔端的名字,依稀记得那时候他调皮捣蛋的模样,总是嬉皮笑脸的面容,着实是让我相当头疼的存在,那是一段时而哭笑不得的曾经。偶然间,我发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在写作文一方面。偶然的偶然,学校有那么一场作文大赛,我推荐了他参加。发生了后来的一些故事,他凭着“周选人”的名字,成了班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再后来,他成了语文课代表,虽然脸上依然时常挂着那“不羁”的笑,但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看到的是他踏实的脚印。
再忆起那把小洁递来的小红伞,让我不再为寒冷无情的雨滴而心烦,相反的.,雨天倒是让我有了一丝丝期盼。每当下雨时,若是我带着雨伞,一定会找寻队伍中没有带伞的孩子,为他遮蔽一路风雨。我也把小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渐渐的,他们也会将手中的伞儿主动伸向没有带伞的孩子。这一把把小小的雨伞,遮挡的是风雨,增进的不是彼此的感情吗?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如何让自身的气质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来,这才是我们该思索探究的。
《气质论》读后感5
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大家关注热度最高的问题就是孩子闹不闹人。很感谢我家宝贝对妈妈的体贴,确实算是比较好带的娃娃,如果吃饱了能睡三个多小时,我能安静地坐在这里写出这篇文章也是得力于孩子的体贴。
这期间听到了很多“前辈妈妈”们的诉苦,那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们曾经差点把妈妈们逼成产后抑郁症,甚至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是个“磨人精”,我觉得如果这些家长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读了这本《气质论》的话,她们会更从容客观地面对孩子所呈现的问题。
我们应该对处于婴儿时期的孩子呈现的“棘手型气质”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替代人们所说的“夜哭郎”的称号,因为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问题是,所有孩子都是可以被了解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而已,“棘手型儿童”其实就是正常孩子,只是因为其表现容易被人误解。而其他类型的孩子,事实上也并没有被更好地了解和引导。这也是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对教育知识学习的原因。
书中说道了一个叫桑德拉的例子,她是一名典型的“棘手型儿童”,很可喜的是她的父母在知道她的气质类型之后做出了正确的应对策略,使得她在成长过程中做到了“软着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父母一再对她强调,“棘手型气质”只是一种气质类型,和其他气质类型一样,都是很正常的。事实上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孩子的异常举动常常会让家长和老师觉得反感,大人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魔鬼化孩子。联系到书中的另一个例子,引用原文:“由于格劳丽亚的父母认定她怀有一个4岁孩子不可能有的非常复杂的不良动机”,直白地说,这就是对孩子的“魔鬼化”,这是一种主观的评价,被孩子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反感的行为折磨的大人,在这种评价中得到一种发泄,却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慢慢的潜意识的作用下,可能孩子最开始无意识的单纯动机,或许真的会变成有意识的不良动机。
书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是,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气质类型都会遇到困难,甚至要超过棘手型气质所遇到的问题,如慢热型气质,试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对班级上哪个反应稍慢的孩子感到头痛且无奈?但是事实上这些孩子智力完全正常,我想如果学校对气质类型能够重视到按这个类型划分班级的话,教学效果是不是更好?孩子的成长是不是也更顺利?
作为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大人,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明白的是,孩子是可知的,并且这种可知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更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不管是哪种气质类型,都是正常的,都能成长为理想的样子。